梗阻性黄疽对肠粘膜屏障破环的研究进展

/ 2

梗阻性黄疽对肠粘膜屏障破环的研究进展

何少妹陈爱霞何快姚俊英黄洪娇(*通讯作者)

何少妹陈爱霞何快姚俊英黄洪娇(*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530000

【摘要】本组研究旨在论述梗阻性黄疽对肠粘膜屏障破环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肠粘膜屏障构成、破环机制两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高梗阻性黄疽对肠黏膜屏障破环的认识,预防控制肠粘膜屏障损伤,提高肠粘膜功能水平。

【关键词】梗阻性黄疽;肠粘膜屏障;破环机制

肠粘膜屏障对于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肠粘膜屏障损伤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临床实践发现,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同时死亡率较高,但临床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人们对于梗阻性黄疸的研究多局限于胆道系统内,为了对梗阻性黄疸状态下肠粘膜功能水平进一步探析了解,并对梗阻性黄疸状态下肠粘膜屏障破环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现作以下论述。

1肠粘膜屏障的构成部分

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等基础作用,而且参与到机体内分泌、免疫、代谢、屏障等多个重要系统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肠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所具有的分隔肠腔内物质,预防致病性抗原侵入的防御功能。一般情况下,肠道也作为机体营养获取的主要场所,并发挥着屏障作用,可有效预防机体受到内源性微生物与毒素侵害。肠粘膜屏障是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四个重要部分共同组成[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研究学者也将肠肝轴作为肠粘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

1.1机械屏障

机械屏障是由肠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所构成,可有效预防细菌穿透粘膜,进入深部组织。肠粘膜机械屏障的基础上肠粘膜上皮的完整性,以及肠粘膜上皮再生能力。同时,部分学者也将肠道表面黏液层、肠上皮强大再生能力、肠道蠕动等纳入机械屏障中。

1.2免疫屏障

一般情况下,由肠相关淋巴组织、弥散免疫细胞共同构成肠道的免疫屏障。肠相关淋巴是通过产生分泌型IGA在黏膜表面大量分布,进而形成免疫屏障;而弥散免疫细胞则是通过肠巨噬细胞发挥着抗原呈递作用,且具有良好吞噬灭菌能力[2]。

1.3生物屏障

生物屏障是由肠道中专性厌氧菌粘附于肠上皮并与其紧密结合所形成的菌膜屏障,对于肠道内致病菌与肠上皮结合具有竞争抑制作用,也可有效抑制肠道兼性厌氧菌与外来菌等致病菌的定值与生殖,也可通过分泌乳酸、醋酸、短链脂肪酸等,使肠道内pH值降低,同时降低氧化还原电势及与致病菌竞争所利用的营养物质,进而对致病菌的生长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3]。

1.4化学屏障

化学屏障是由胃、胰、肝胆等部分分泌的胃酸、胰酶以及胆汁等消化液,对肠道外源细菌具有杀伤作用,从而达到屏障作用。

1.5肠肝轴

肠道肠粘膜上皮将内毒素吸收后,可进入门静脉血流,此时所出现的门静脉内毒素症属于生理状态的一种,肝脏单核与巨噬细胞系统可有效清除肠道内的内毒素,抑制循环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基于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将肠肝轴纳入肠粘膜屏障内。

2梗阻性黄疸对肠粘黏屏障的破坏机制

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的破环作用可分为两点:第一,梗阻所引起的肠腔内胆汁缺乏,胆汁在正常肠粘膜内具有营养作用以及保护作用,胆汁缺乏则会降低肠粘膜的保护与营养作用[4];第二,梗阻所引起的梗阻上段内胆管内压快速升高,也会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高胆红素血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大幅度降低,对于肠粘膜屏障也会产生极大影响。诱发梗阻本身病因也会影响机体肠粘膜屏障作用,同时机体的血供情况、营养情况,精神压力等多方面也会导致肠粘膜出现较大影响。

2.1机械屏障破坏机制

目前,临床对于肠粘膜损伤多从形态学方面进行分级评估,大多是依据肠绒毛破坏程度进行划分。在电镜下观察破坏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可发现细胞膜以及线粒体膜发生改变,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改变较为降低有关[5]。部分研究学者也认为与阻黄的心血管系统缺乏稳定性,易受到低血压、休克等因素的影响。梗阻性黄疸患者由于肠腔内胆汁量少甚至没有,导致肠道内cmyc蛋白与mRNA表达受阻,抑制肠粘膜营养作用,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作用受阻,无法发挥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2.2生物屏障的破环机制

肠道菌群平衡是肠道细菌移位预防的重要因素,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多依赖于肠道细菌数量。机体移位细菌的清除与减少是导致细菌移位增加的重要原因,细菌移位能力与细菌粘附力大小存在密切关联。在梗阻性黄疽发生时,由于肠道内缺少胆汁,导致需氧菌与厌氧菌比例增大,由于需氧菌数量增加,降低定值低于厌氧菌数量,进而对肠道菌群平衡造成破坏,增加细胞移位。胆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使菌膜崩解,进而损伤细菌细胞。根据相关研究提示,服用胆固醇类药物可有效促进肠粘膜细胞的恢复。

2.3免疫屏障的破环机制

梗阻性黄疸对于机体免疫功能的破环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胆红素血症与胆汁淤积所引发的肝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大幅度降低;第二,肠道内胆汁缺乏进而导致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发生紊乱,损伤肠道免疫屏障。

2.4化学屏障破环机制

阻黄患者由于胆汁无法有效排入长期,导致肠腔内胆汁量大幅度减小,饮食因素与免疫因素对肠腔内细菌增加,细菌是指使结合胆红素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功能,也会间接胆红素增大,进而引发启动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2.5肠肝轴破环机制。

阻黄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枯否细胞所具有的吞噬杀菌功能受损。阻黄状态下,细菌移位增加,也会进一步导致菌血症的发生。

3结语

梗阻性黄疸对于肠粘膜屏障破坏机制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机械、细菌、免疫、化学屏障以及肠肝轴的破环作用,但对于上述因素的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晓刚,程大铭,王利兵.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小肠黏膜中黏蛋白-2表达变化及不同疗法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

[2]李晓燕.右美托咪定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6.

[3]李正洁.MUC2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中的表达及价值评价[J].心理医生,2016,22(24):118-119.

[4]杨方亮,江勇,姚捷,等.富含中链脂肪酸和蛋白的肠内营养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病人肠屏障功能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7(6):351-354.

[5]张长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损伤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