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乡村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沈清

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310000

摘要:改造乡村,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风貌也出现一定变迁。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在持续增长的同时,故加强乡村改造至关重要。加强乡村改造,要真正实现农村建设短板的改进与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要让良好的农村环境成为农村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要真正让农村人民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益处。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乡村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乡村;改造;建设

1.城乡统筹背景下加强乡村改造的重要价值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是以人为本,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共同实现小康生活,其最终的目标是让农村居民,包括无功人员和城市居民享受相同的权利,保证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更好改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之下,通过对乡村进行合理的改造,能够保证乡村风貌与历史文化内涵得到更好体现。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党的奋斗目标,加快农村建设要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农村建设统筹起来,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农村人口与农村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2.乡村改造现状分析

2.1建筑风貌特色逐渐丧失

乡村居民建筑,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地域特色,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乡村开始盲目的模仿新型建筑,使得当地的建筑风貌特色逐渐丧失。在传统的建筑当中,主要采用大量的天然材料,并适当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使得聚落的地域风貌特色得到更好体现。但是,受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当地乡村中的特色建筑不断减少,呈现混杂状态。

2.2传统民居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

传统民居营建技术是在与当地资源、气候环境、复杂地形、生产与生活方式及文化特征相互适应所形成的稳定类型与建构传统。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生活方式变化,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缺乏的弊端逐渐显现,首先在城市化浪潮侵袭下仅存的传统村落位置大多偏僻,村民出行与物资进出不便,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房屋内部现代化设施缺乏导致村落整体环境卫生状况差,卫生条件欠缺,建筑面貌脏乱。

2.3乡村文化逐渐消失

例如重庆属于川东文化和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单元,其乡村建筑风貌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独具特色。由于乡村改造设计对传统的乡村文化缺乏足够重视,对乡村文化遗产缺乏了解,并没有给乡村文化遗产的推广与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场所,使得某些地区乡村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乡村传统文化丧失了活力。

2.4传统民居的建筑质量堪忧

长时间的日晒雨淋,现存建筑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房屋已经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成为危房。如今在一些自然人文资源深厚的传统村落,村民通过改造房屋以提高生活品质成为一大趋势,但因缺乏有效的引导与技术支撑,很多村民并不明白乡土建筑的价值和与民居修缮相关的技能。随着村寨空心化现象的愈发严重,留守村民大多为村中老弱,无力进行全方位的修缮,从而导致房屋日渐破败。

3.加强乡村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

3.1大力挖掘乡村地域特色,增强乡村独特韵味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通过不断挖掘乡村地域特色,能够保证乡村独特韵味不断增强,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改造水平。乡村改造和当地特色的有效结合,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在尊重乡村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建设合理的乡村建筑,保证乡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得到更好延续,乡村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乡村风貌特色得到完美体现。对于乡村改造设计人员来讲,要根据城乡一体化体制的实施情况,从该体制入手,做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升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保证乡村生活环境得到更好改善,真正实现提升乡村品质的目标。此外,乡村改造人员还要从农村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先进的改造设计理念,保证乡村建设更为合理,营造多样性生活情况,保证乡村活力得到全面提升。结合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在尊重乡村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乡村改造设计方案。

3.2村民自组织参与农居改造方式

例如巴渝地区传统建筑有着优秀的技术基因,“步架—间—院—群”的建造逻辑在建筑的现场组装、改加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灵活性。同时在农村还活跃着数量相当的工匠,当地工匠根据代代相传的手艺口诀,可以有条不紊地加工梁、柱、板等构件,然后迅速拼装。农居的改造采用家庭自助和乡间邻里换工的方式,在农闲时进行,无需大的建筑施工机械投入。同时,作为主人,村民在很大程度上掌握改造方向的话语权,农居改造的具体方向和功能以及建造方式,要通过村民的参与来确定。

3.3积极探索转变农村发展理念,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生态意识提高、法律规范制度完善、科技力度加大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和方法,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挥农村地域的独特性,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养生养老等新产业,同时对企业迁入严格把关,对排污设施进行严格管理,不能走牺牲生态环境来得到经济效益的老路、旧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补齐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短板,打造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拓宽农村人民群众的惬意生活空间;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使新型的生态理念、生活理念在农村生活中形成浓郁氛围,让群众自觉摒弃旧的落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使农村生态价值服务于我们这一代人,更要使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我们的后代。

3.4根据乡村文化特色,设计当地民族风俗景观

乡村改造和该地区的景观现状要有效结合,保证当地的村落文化特点得到充分体现,打造出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让村民能够更好的感悟传统文化,村容更佳。因为乡村聚落分布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各个地区的乡村文化特色也不同,改造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设计出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风貌景观。“马路经济”主要由古代的驿道发展而来,从驴背、马驮,再到现在车辆交通,交通方式的不断改进,部分村落的交通文化是当地传统交通文化的传承,与传统的交通不同,现在的乡村交通更为便利。为了保证乡村文化特色得到充分体现,要加强择道而居的乡村聚落建设力度,打造更为亮丽的风景。对于当地的财政部门来讲,要适当加大对当地农村的支持力度,做好农业保护工作,保证乡村收支分配更为合理,从而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个更为优美的自然环境。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要发挥建筑与艺术的力量,以学术的眼光聚焦乡村本土文化,将基于本土文化和传统技法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乡村改造中,激发乡村蕴含的无限潜力,保证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乡村得到更好改造,满足当地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推动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实现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真正建成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王天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文化学刊,2019(04):180-181.

[2]刘清娟,贾淼.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及效应探析[J/OL].现代农业科技,

[3]曹璐,谭静,魏来,卓佳,华传哲,蒋鸣,冯旭.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OL].中国工程科学

[4]王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乡村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J/OL].当代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