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257091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是有相似之处的,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情况进行案例整合,选取两篇在结构或是写法上有相同之处的文章进行对比讲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整合案例秋天相似
一、组文说明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以“心中的秋天”为主题选编的一组课文。《秋天的雨》一文中,作者用散文的笔触从感觉、颜色、味道、动物的生活习性几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秋雨中大地的多姿与事物的变化。《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陶醉的景色。
二、设计理念
围绕着“心中的秋天”这一教学主题,我整合了《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这两篇课文。在设计教学时我遵从了“前置性学习”和“助学课堂”两个教学理念。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预习单,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根据学生预习单的反馈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其次,我遵从了“助学课堂”中助力孩子学习,助力孩子能力发展的这一教学理念,确定了一篇带一篇的教学思路。精讲《秋天的雨》这一篇,孩子掌握方法后自学《北大荒的秋天》这一篇,以达到孩子学习能力的迁移。《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这两篇课文在结构上都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而且段首的第一句话都是本段的中心句。同时两篇文章作者在进行具体描写时,为使文章更加形象可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两篇文章为孩子们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于是我确定了“精讲一段,自学一段,练笔一段”的教学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孩子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的梯级提升,使我们的孩子也可以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三、预设学习目标
1.随文学习相关的生字以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的具体方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学设计
1.以学定教,反馈预习单。(1)朗读两首关于秋天的诗歌,导入新课。(2)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反馈预习单:纠正“钥匙”“衣裳”两词读音,强调最后一个字是轻声。纠正多音字“扇”的读音,读词语“扇子”和“扇哪扇哪”,并读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4)指导书写“爽”字,注意强调笔顺。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后学生自写,抽一名学生到黑板写,师生共同评点,纠正。
2.抓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接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2)指名回答,老师出示相关语句,并指出这些句子不但穿起文章主要结构,还是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一段的内容都是围绕段首第一句话展开,这句话便叫作中心句,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作围绕一句话写具体的写作方法。(3)顺势迁移到《北大荒的秋天》,请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并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3.品读课文,感受秋天的五彩缤纷。(1)秋天的雨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我们顺着秋天的大门往里走可以看到哪些景色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词语,并且用“什么颜色的什么”这样的短语概括自己看到景色。(2)指名回答,老师出示相关词组,请同学齐读词组,并且想一想这么多颜色交织在一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来表示是什么?学生找出“五彩缤纷”一词,老师趁机渗透要学会抓住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并请学生自读《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第二段,根据上下文理解“五彩斑斓”一词。(3)作者把秋天写得这么五彩缤纷,同学们一定特别喜欢,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二段,找出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4)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5)请同学们找一找还有哪一句运用了同样的写作手法,说一说在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并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美感。(6)继续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根据回答相机出示: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7)找一找文章中还有哪一句也运用了这样的写作方法,交流句子,老师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笔下景物的活泼生动。(8)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写作手法描写出了秋天的美景,作者笔下的秋天美成了一幅画,更美成了一首诗,老师将第二段变换成小诗的形式,进一步指导朗读。
4.迁移方法,引导学习原野的热闹非凡。(1)读北大荒的秋天第四段,看看这一段写了北大荒秋天的什么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秋天原野的热闹非凡?(2)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的时候也用到了前面学习到的两种写作手法,你能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吗?
5.拓展应用,写写你眼里的秋天。
参考文献
[1]李玉玺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1+1”助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7,(30),71-72。
[2]李玉玺以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1+1”助学课堂[J].安小学语文教师,2015,(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