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良(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消化科125001)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159-01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早期的临床表现症状,并分析其在内镜检查下的病理特点,总结临床经验,以期提高对胃癌早期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68例胃癌早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所选全部患者经胃镜诊断均确诊为早期胃癌,分布多集中于胃窦部位,占35例(51.47%),经病理分析显示,管状腺癌居多,占34例,(50.00%)病理分型多为凹陷型,占49例,(72.06%),临床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黑便等。结论早期胃癌以胃窦部位发病较多,且其临床主要表现并不具有显著特异性,因此要重视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胃镜仍然是主要手段,诊断率高,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胃癌早期胃镜检查病理分型
具有局限性,且与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只要病变深度未达到黏膜下层,均可将其认定为早期胃癌[1]。目前来说,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仍旧以胃镜检查为主,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清晰并直接观察病灶,对于胃腔的各个部位都能清晰了解,同时可于直视下,对胃黏膜进行钳取,再行病理学检查,诊断更加明确,对于早期胃癌,进行准确诊断,是防止其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即总结了胃癌临床具体表现,并分析了胃镜检查的特点,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68例胃癌早期患者,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3.6±1.4岁,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消瘦42例(61.76%),食欲不振31例(45.59%),呕吐28例(41.18%),黑便、肿块2例(2.94%)。经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大量变色,并有局部黏膜呈现粗糙颗粒状,凹凸不平,具有僵直感,表面不柔软。
1.2镜下分型:①浅表型:又称为胃炎型或平坦型,癌变部位未出现明显的凹陷与隆起,将浅表型又可具体分成局限型与广泛型,局限型具体为,边界较为清晰,癌肿直径不超过4cm,广泛型为,癌肿直径大于4cm,且边界不清,在胃镜显示下具体表现为黏膜颗粒状,粗糙,呈暗红色。本文中占11例(16.18%);②隆起型,癌肿超过胃黏膜高度5cm,有息肉,且呈现隆起,表面结构为菜花状或叶状,在胃镜显示下,可见颗粒状与大小不一的结节状,边缘不清晰,本文中有8例(11.76%);③凹陷型,癌变病灶延伸向内呈凹陷状,深度已至黏膜下层,但并未超过,此类型主要包括:Ⅱc型,此类型居多,此外有Ⅲ型、IIc型+Ⅲ型以及一些复合型,对于凹陷型,其边缘不规整,呈明显锯齿样,于凹陷内,黏膜表现为颗粒状,且结节不平整,甚至于可见岛状样黏膜,且颜色暗红,呈充血样,局部会发生出血,这也是早期胃癌的主要证据,此外凹陷边缘突然中断表现笔尖样,这也是胃癌早期的重要特征。本文中有49例(72.06%)。
1.3方法对于所选患者的取材需操作规范,对于小于1.0cm的病灶需行全部取材,而对于超过1.0cm的病灶则可选样式取材,对于病理切片则可应用石蜡包埋并固定,染色应用苏木精伊红,对组织类型则需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2.结果
癌肿病灶分布情况:胃窦部位35例(51.47%);胃角部位7例(10.29%);胃体部位16例(23.53%);胃底部位10例(14.71%)。其中管状腺癌34例(50.00%);乳头状腺癌2例(2.94%);未分化癌9例(13.24%);黏液腺癌11例(16.18%);印戒细胞癌12例(17.65%);癌肿直径小于1.0cm为26例(38.24%);1.1cm-2.0cm为20例(29.41%);2.1cm-3.0cm为14例(20.59%);大于3.0cm为8例(11.76%)。
3.讨论
临床上,多发性恶性肿瘤,以胃癌较为常见。中年患者发病较为多见,经研究证实为高发期,且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对于胃癌早期,临床表现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2],因此对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黑便、肿块、突然消瘦、食欲不振、呕吐以及腹痛不适等症,一定要给予重视,因此对于一些突然近期感到腹部不适、贫血且有黑便患者,应提高警惕,且需及时就诊,通过胃镜检查,以便确诊[3]。
本文研究结果中,对于胃癌早期发病部位,应以胃窦部发病率最高,占35例(51.47%),胃角部位7例(10.29%);胃体部位16例(23.53%);胃底部位10例(14.71%),且对于胃癌早期分型,以凹陷型居多,占49例(72.06%),其次浅表型占11例(16.18%),隆起型仅占8例(11.76%)。此外,在通过胃镜检查时应注意,黏膜粗燥感较强,且有出血情况,同时又有斑块状充血,具体表现为胃炎黏膜样改变,则应对多方位进行活检处理,以确保胃癌早期的诊断率。
对于早期胃癌,胃镜诊断是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且近年来,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同时因其具备了放大胃镜以及超声胃镜等先进医疗技术,对胃癌早期的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4]。对于胃癌早期,胃镜显示下,黏膜呈现暗红色,且局部粗糙,呈现颗粒状,有僵直感,检查者应仔细观察辨识,对于隆起病变,需在内镜下钳取基底部位或者顶端部,应加强注意对变色以及出血黏膜的钳取,而对于胃炎型,即平坦型,则应注意选择病灶中心为主要钳取对象。对于凹陷型,则应以凹陷内侧壁为主要钳取部位,对坏死组织尽量不要钳取,若操作可行,应尽量行多点活检,对于每一例患者应尽量取6块左右病理组织送检。同时对于经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应及时给予随访或者复查,例如黏膜呈现向胃腔内突起,并出现大片糜烂,若不能排除癌变或者重度不典型增生,都必须行复查。从而提高检察的准确率,若确诊为胃溃疡,则可按胃溃疡治疗,并反复给予患者胃镜检查处理。
总之,对于早期胃癌诊断,胃镜检查,效果明显,创伤较小,尤其是对局部淋巴结出现转移的病灶,在临床已经得到医师的肯定,患者也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任万英,李华,张伟龙.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2):141.
[2]宋学平,左绍祥.内镜诊断早期胃癌躬例回顾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1):43.
[3]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4-9.
[4]吴云林,付唆林.早期胃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策略[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10):76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