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不合格标本原因探析与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输血科不合格标本原因探析与改进

曹型群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江津40226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对应提出改进措施,加强输血科不合格标本的质量以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的血液标本2372份,按照标本类型将其分为交叉配血标本和不规则抗体标本,交叉配血标本一共1988份,男1021份,女967份;选取从2015年5月9日到2016年6月30日不规则抗体标本,共计384份,男170份,女214份;对这些血液标进行回顾式的分析,分析其原因和不合格率。结果:2372份血液标本中5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04%,其中不合格的标本分别为凝血标本、黄疸标本、溶血标本、标本比例不对标本、标本的量少标本、脂血标本等。结论:对产生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相应措施可以减少不合格标本,为输血科交叉配血和实验提供准确可信的标本。

【关键词】输血科;不合格标本;分析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347-02

输血科是一个以“血液安全”为中心工作内容的科室,为了保证临床安全有效而设置的。它主要的工作是输血、检验等,重新采取标本,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而且易引起患者的不满,造成医患纠纷。因此本院为了检查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对输血科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探析并且改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随机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交叉配血标本,一共1988份,男1021份,女967份。选取从2015年5月9日到2016年6月30日不规则抗体标本:(共384份,男170份,女214份),所用标本均为动脉血和静脉血(包括全血和血清),不包括指血;所有标本均由本院工作人员采集、送检。

1.2方法

本院输血科的工作人员对送检的标本进行核对与查验,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标本,及时通知并做好相应记录。病房血液标本采集的具体流程如下:①进行试管的准备,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及相应的样本编号,根据检查项目准备核对试管,必须要检查试管的质量。②操作前的准备,操作者需要做好清洁工作(洗手、戴口罩、操作器具的消毒),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操作的物品需准备齐全。③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如须空腹采血需要提前告知。④进行静脉采血,需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集标本后送检,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关注血液是否合格,更应询问并且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标本的送检需及时。病房血送到输血科,输血科工作人员需仔细核对,在标本的运送和验收过程要相互监督,标本采集之后应在15分钟之内送检,如遇特殊情况不能立即送检,需要室温进行保存,不能进行冷藏,确需冷藏的标本在交叉配血和做不规则抗体实验时应进行平衡复温后才能使用[2]。输血科核对查验如下:当出现可能造成阴性结果的标本应建议重留,验收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以及输血ID号等,以防血液成分含量的改变。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涉及到的数据统计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标本的合格率

本院收到2372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104%,不合格类型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合格类型

输血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标本溶血的情况、标本凝固、标本的比例不对、标本的量少、黄疸标本、脂血标本。其中溶血标本4例,标本的主体为新生儿、重症内科病人以及大量失血病人,所占比例为0.168%;标本量少的有12例,标本主要来自于儿科、消化科、重症科、普外科、妇科以及肿瘤科等科室,占0.505%;易发生在被检者是幼儿的情况之下,婴幼儿的抽血难度较大,反复的抽位易导致溶血和量少。标本凝固21份,主要包括老年患者与血液病患者,肿瘤病人,占0.885%,标本的凝固情况被检者以老年偏多,老年人的血液循环慢,容易导致标本不合格。标本比例不对5份,包含手术室病人,肾内科病人,消化科病人,占0.21%,而标本的比例不对,往往是因为被检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典型的贫血症状,还有从输液的静脉通道抽血造成的这种情况。脂血标本3份,主要是手术病人,外科病人输了脂肪乳后抽血的,还有脂代谢异常病人,占0.126%[1],黄疸标本5份,其中血液标本主体有新生儿黄疸,肝胆疾病患者,占0.21%。

3.讨论

合格的标本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保障,不规则抗体标本和交叉配血标本有需所增加,合格标本的检测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关注点,标本的是否合格影响着检验人员对交叉配血结果的正确判断,医生对患者检验报告单的预读导向以及关系到病人输血能否有效输注。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医院,由于差异化原因造成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输血科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以及改进方式受到了医疗业的关注,检验可以帮助医师判断疾病[3],是治疗方案的前期理论依据。抗凝类采血管采集血样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析出或出现血凝块的标本、血液量较少的标本等等都是输血科常见的不合格标本,医院应根据具体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其中包括对于患者自身的准备、采集的过程(采集时间、部位、器具、技术要求)这一系列流程的规范,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采血技能,对不规范采集标本的情况进行严肃批评,严厉禁止并进行整治,规范采血流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另外还应加强对送检人员的培训和监督,这对输血科标本的合格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华,李丹华,彭祥云.临床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和持续改进措施[J].实验与检验科学,013,31(5):476-477.

[2]颜天明.输血科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