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王庆利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王庆利邮编:054001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心底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促使学生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推动继续学习”,达到“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

【关键词】:体育、激发兴趣、创新能力、

由于体育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因此,学生更爱上体育课了。

一、了解结构,开发环境。

卢梭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去教育。通过两年来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时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挖掘潜能,创设多种快速学好动作技术的方法。

1.转换方式,创造外环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需要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

(1)利用信息差,培养习惯。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的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时空,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通过自主学习,创造出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提高运动技能,并通过长期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2)寓教于乐,创设氛围。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应注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自主的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引导,创造学生敢于大胆设想新的学习方式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提高内驱力。

学生只要对练习感兴趣,才能愉快轻松地、富有创造意识地解决问题。尤其当练习的水平处于转折点时或练习时产生疲劳时,适当改变练习方式可以摆脱这种状况。就模拟练习而言,也可通过动作原理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灵感,改变模仿内容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兴趣的动力功能。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创意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

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体育教学中发展个性与创新相结合,就是在教学中创造出某种新颖、奇特与具有一定体育实际价值的思想与物品活动(智力的、实际的)方式。

1.激发兴趣,体现个性。

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带动,促进能力的提高。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法和教法,突出个性的发展。例如,对有胆量敢作敢为的学生,肯定其积极的一面,让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扬长避短。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磨练,自觉增强自身生活的压力,增强对学习知识、新鲜事物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就会使个性得到发展。

2.利用问题,养成习惯。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自主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从全面出发,提出多种思想。当某一问题受阻时,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巧妙地利用周围条件和现有的器材,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3.善用成功,培养意识。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往往因缺乏学习动机而疏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去做动作;有的学生心里想去练,但不外露;也有少数学生因怕完不成动作(或事实上也确实完不成动作)而不愿意练,表现得很被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其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去完成动作的愿望,因此,我们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层次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巧妙引入,搭设创新的支点。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兴趣时,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储存时,就该运用这些相关信息。可以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搭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由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质疑,萌发创新。质疑是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也是一种探索的精神,孕育着创造。“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贵有疑,有疑才求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学生能够质疑,是主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学习创新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猜想,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迷惑,不被一般束缚,从而萌发创新的愿望。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探索问题。“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尝试开始的。”因此,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特地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创新,意味着不走老路。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波利亚也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应让他自己去发现。苏格拉底特别注重思想应该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是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把好“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关,敢于实践、勇于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要在师生相互了解的情况下,教师能创新性地去教学生,同时学生能有新意地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平日教学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心理品质修养,内化自身环境,充分与外部环境相协调,提高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信,建立长期有效的创新式的教与学,真正完成教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