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尿管不同拔管方法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气囊尿管不同拔管方法的探讨

梁家兰

梁家兰(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108)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262-01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科学有效的尿管拔出方法。方法将86例留置尿管需要拔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实验组采用先用空针抽出气囊内全部灭菌水,再向其注入0.5ml灭菌水后拔出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的不适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不适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抽完起囊内灭菌水后再向内注入0.5ml灭菌水后拔出尿管优于直接抽完后拔出尿管。

留置导尿术是临床的一项常见护理操作,是术前准备,病情观察,解除尿潴留等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但长时间留置尿管是导致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为减少并发症发生,应根据病情尽早拔出尿管。临床操作发现,给患者拔尿管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尿道的疼痛,采用抽完气囊内灭菌水后再向内注入0.5ml灭菌水后再拔出尿管明显优于直接抽完后拔出尿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外科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留置尿管后需拔管患者106例。条件,留置尿管2天以上,无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抽完气囊内灭菌水(对照组)和抽出气囊内灭菌水后再向气囊内注入灭菌水0.5ml(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25—83岁,平均56.1岁,其中男34例,女19例。置管时间2—21天,平均8.4天。实验组年龄28—76岁,平均7.82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采用厂生产的一次性导尿包内的双腔尿管,气囊内注液量为10ml。

1.2方法

1.2.1对照组置管期间采用间歇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遵医嘱停尿管时用空针抽出气囊内灭菌水10ml,取出尿管。要求取尿管时护士动作轻柔,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指导并鼓励患者用数字评分法(nrs)0-10来判断自己的疼痛程度,取尿管后观察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尿的颜色。有其中一项为阳性用+表示。

1.2.2实验组置管期间训练膀胱功能方法同对照组,遵医嘱停留置尿管,用空针抽出气囊内灭菌水10ml后再向气囊内注入0.5ml灭菌水,再同对照组方法取出尿管,取后的判断标准及方法同对照组。

2结果

两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因尿管刺激以及长时间安置及护理不当牵拉,对尿道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拔出尿管时方法不当,动作过大,无疑对病人是雪上加霜,使尿道粘膜损伤更重,而表现为尿急,尿频,尿道烧灼感甚至尿痛。患者精神因此而高度紧张,大脑皮层高度兴奋,从而抑制排尿反射,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括约肌痉挛,从而引起排尿困难[1]。对照组拔出尿管时见气囊处原有扩大的气囊因萎缩而形成折痕,这些折痕不规则突出[2],这对于已有损伤的尿道粘膜犹如一把利剑在拔出的过程中再次损伤尿道粘膜,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实验组拔管时抽出气囊内液体后再注入0.5ml,使原有的气囊再次行成一个小的气囊,这样气囊处圆润光滑,没有皱褶,当缓慢拔出尿管时,避免了如对照组的那些弊端。抽完气囊内液体再重新注入这样能准确判断气囊内的余液量。通过两组数据对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可操作性。但需注意的是拔出尿管时务必以病人为中心,动作轻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再次注入的液体量不可过大,避免气囊过大出现拔管困难。

参考文献

[1]卢瑞华,牟小军.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13-14.

[2]杜成忠,方丽,王梅英.双腔导尿管拔管方法的该进[J].护理学杂志2010,2(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