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3

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

李敏1周劲松2

李敏1周劲松2

(1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34200;2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信息科2342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30-03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ASD)的影响。方法根据自愿原则纳入205例患者,入院时随机分入2组,试验组入院后1星期内采用基于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的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仅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2星期后或出院前由患者完成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cuteStressDisorderScale,ASDS),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有20人诊断为ASD,患病率为19.23%,试验组9人诊断为ASD,患病率为8.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分离症状、创伤再体验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4个维度得分低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SD患者平均ASDS得分(46.91±27.54)低于对照组(56.73±29.80)(P<0.05)。结论基于CBT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颅脑损伤患者ASD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应激障碍颅脑外伤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治疗急性应激障碍量表

颅脑外伤是一类严重的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伤害,还会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影响[1]。有统计表明约13.9%的颅脑外伤患者会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2],而中度脑损伤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80%在创伤2年后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3]。有研究表明,创伤后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可能会降低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几率[4]。本研究着手对新入院颅脑外伤患者行基于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而通过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评价其急性应激障碍的程度,以探讨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是否会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产生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灵璧县第一人民医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因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准入标准:1)年龄≥18岁;2)患者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患者思路清晰,对答切题;4)患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严重创伤致无法独立完成问卷者。入院时均对患者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GlasgowComaScale,GCS),用以评估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在患者入院时,采用抛掷硬币法,随机分至两组: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一般支持措施)。其中,试验组共纳入101名患者,对照组104名。

1.2.2心理护理措施试验前由外院精神心理科医生对我科护士进行统一CBT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对实施试验。在患者入院1星期内,对试验组患者实行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包括:1)创伤教育: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转归及预后,消除病人的担忧,解除患者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建立病人对康复的信心;2)放松训练:训练患者掌握正确的放松方法,使患者的肌肉松弛、精神得以放松;3)想象暴露:鼓励患者经常自己想象、描述受伤前后的情况;对照组不予以上特殊心理护理,仅以常规支持护理。

1.2.3测量工具Bryant等(2000)编制的急性应激障碍量表是(ASDS)由19个问题组成,包括5项分离症状、4项创伤再体验症状、4项回避症状、6项高警觉症状。主要用以评价ASD症状的严重程度。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α系数为0.96,得分区间为[19,95],56分及以上可判定为急性应激障碍患者[5]。

1.2.4实施程序入院后2星期或出院前(住院时间小于2星期者)由患者完成ASDS,完成后回收。

1.3统计学分析录入数据采用Epidata3.1,使用SPSSl5.0分析数据。正态分布资料用t检验,非正态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纳入患者205例,试验组101例,男性68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18-71岁,平均(33.02±14.71)岁,住院天数范围7-30天,平均(17.12±9.30)天;对照组104例,男性75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20-68岁,平均(36.45±17.01)岁,住院天数范围7-30天,平均(16.97±8.43)天;两组在性别构成(男性人数/总人数)、平均年龄、住院天数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在一般情况及GCS得分方面的比较(x-±s)

2.2Glasgow昏迷评分比较试验组GCS平均得分(11.78±3.21),对照组平均得分(12.10±2.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ASD四种维度得分比较经分析发现,试验组在分离症状、创伤再体验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2.4两组患ASD比较对照组平均得分(56.73±29.80),而试验组平均得分(46.91±27.54),且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0人得分超过56,患病率为19.23%;试验组9人得分等于或超过56(1人得分等于56),患病率为8.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

表2两组ASDS在四维度上及总得分的比较(x-±s)

照组得分高于56分的患者平均得分(71.03±16.42),大于试验组56分及以上患者得分(65.13±15.1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ASD患病率及ASD患者得分的比较(x-±s)

3讨论

本研究发现,采用一系列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创伤教育、放松训练、想象暴露等,会显著降低经历过颅脑创伤的病人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几率。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APA)于2000年修订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修订本》(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4thEdition,TR,DSM-IV-TR)指出ASD的包括分离、创伤再体验、回避、高警觉四种症状[6],而本研究中受到心理护理的患者,在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因此,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可缓解颅脑损伤病人ASD的症状。除此以外,本次试验还发现,两组ASDS上得分超过56的患者,即初步判断为ASD的病患,他们的平均得分也存在着差异。对照组的ASD患者得分低于对照组,这也反映了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可能会减轻ASD的程度。

ASD发生于创伤性事件之后,至少持续2天,最多不超过4周。作为一种一过性的心理疾病,人们关注ASD的目的并不在于疾病本身,而多集中于其对PTSD的预测作用上。PTSD作为一种长期乃至终生的心理疾患,具有症状延后出现的特征[7]。有研究发现,有78%ASD患者在创伤6个月后被诊断为PTSD,同时,与创伤后未发生ASD的患者相比,ASD患者更易患有PTSD[8]。因而,治疗ASD的目的就在于早期减轻患者的病态的急性应激反应,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发生PTSD的几率。Bryant等人(2005)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ASD和预防PTSD的形成有显著效果[9]。由此,创伤后早期认知行为疗法对PTSD的预防作用可能是通过缓解ASD来实现的。本次研究就是在早期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急性应激状态有着显著的改善,但是否会对长期的PTSD的形成起到积极的、预防性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

相对于其他部位的创伤,头颅损伤患者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也要求我们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规范的完成一般性的护理工作,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本试验中引入的ASDS,笔者认为就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评定工具,可对颅脑外伤后急性应激障碍病人的发现、筛查、评估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在临床工作中,面对ASD的患者,若及时的采取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则对患者症状的减轻及预防PTSD或许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McMillanTM,GlucksmanEE.Theneuropsychologyofmoderateheadinjury.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1987,50:393–397.

[2]HarveyAG,BryantRA.Acutestressdisorderaftermildtraumaticbraininjury.JNervMentDis,1998,186:333–337.

[3]Harvey,A.G.,&Bryant,R.A.Two-yearprospectiveevalu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acutestressdisorderan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followingmildtraumaticbraininjury.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2000,157:626–628.

[4]Bryant,R.A.,Sackville,T.,Dang,S.T.,Moulds,M.,&Guthrie,R.Treatingacutestressdisorder:Anevaluationofcognitivebehaviortherapyandcounselingtechniques.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1999,156:1780–1786.

[5]Bryant,R.A.,Moulds,M.L.,&Guthrie,R.M.AcuteStressDisorderScale:Aself-reportmeasureofacutestressdisorder.PsychologicalAssessment,2000.12:61–68.

[6]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FourthEdition,TextRevision.Washington: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Press;2000.

[7]Kangas,M.,Henry,J.L.,&Bryant,R.A.Predictorsof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followingcancer.HealthPsychology,2005,24:579–585.

[8]Harvey,A.G.,&Bryant,R.A.Therelationshipbetweenacutestressdisorderan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prospectiveevaluationofmotorvehicleaccidentsurvivors.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1998,66:507–512.

[9]Bryant,R.A.,Moulds,M.L.,Guthrie,R.M.,&Nixon,R.D.V.Theadditivebenefitofhypnosisand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intreatingacutestressdisorder.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2005,73:33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