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贵州省水城县勺米镇初级中学553600
一、STS教育概况
STS是“Society,Technolgyand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它是20世纪60-70年代首先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STS教育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新的思维模式,它对传统的理科课程和理科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STS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具有以下方面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①意识到科学和技术的社会环境及对个人、社会的影响;②具有基本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而且了解知识的技术应用,有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③具有科学——技术——社会的伦理观、价值观和决策能力,能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决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STS专题讨论会曾指出“STS教育是一个对今日学生进行理科教育最合适的方法”,它对培养“具有科学上读写能力的公民是首要的”。科学——技术——社会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科学、技术构成了金字塔的底,社会是金字塔尖,说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渗透STS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课堂渗透;(2)科普讲座;(3)探究性实验(兴趣小组);(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5)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6)身边物理知识竞答:让学生搜集身边的物理现象;(7)介绍物理学史。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有机渗透
(1)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例如,我们在进行《噪声的危害及控制》一节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可用大照片向学生展示:车水马龙的车辆是城市的主要噪声源之一。这个素材与目前我们的生活环保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对材料的学习,我们适时引入了STS课题《了解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利弊》,要求学生课外了解后将此课题带到班上讨论,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新途径,使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我们人类不断地走向文明。
(2)灵活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例如在进行阅读材料《电冰箱的原理》一节的阅读指导时,结合书中的示意图,介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同时介绍制冷剂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破坏了生活环境,目前正在兴起的无氟冰箱又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个材料的阅读指导,同样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又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氟利昂的危害),解决这些新的社会问题,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新途径。
(3)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的课后习题中让学生去向有经验的人了解照相机的光圈、快门、调焦环的作用了解“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等问题。这是一个生活中很常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懂得身边日常用品的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激情,养成自主去了解探索生活、身边的各种现象的好习惯。
2.开展STS课外活动
(1)精心设计、开展增长学生见识、扩大学生视野的科技讲座。例如请交警到学校举办“交通事故原因及安全知识”讲座,再如“超导材料及其应用前景”、“磁悬浮高速车”等。我们不少家庭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也是“太阳能的利用”的好素材;另外,还可以进行计算机及其网络知识的讲座等。
(2)开展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竞赛活动。如举办“生活用电知识竞赛”、“惯性与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
(3)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条件,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可组织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三小”活动,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实验仪器及模型的制作。例如学生学过《声现象》后,可制作“土电话”、“水瓶琴”等;学过《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可制作“土潜水艇”。这些小制作均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纸杯、可乐罐、汽水瓶、啤酒瓶等来完成。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STS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社会实践活动:
(1)“电能”系列活动。如替自家所在的社区、村组收几次电费并分析电能浪费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节能措施与改进方案;调查社区、村组用电安全隐患及提出预防措施等。
(2)“生活环保”系列活动。让学生调查了当地丝绸厂所用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
(3)“电子通信”系列活动。利用本地优势,组织学生参观长虹彩电生产线;走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调查电话机、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各自的特点;调查宽带网络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探究网吧给中学生带来了什么便捷和危害。
总之,实施STS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新挑战,它还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知识结构的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实施STS教育就是要把科学教育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培养出了解社会、懂得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要做到这几点,还有待于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