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安贞妇产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产生的原因,针对发病原因,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与防治措施。方法将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的60名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病灶清除术,并在手术之后采取对症下药的形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期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痊愈的13名,出现好转的9名,无效的8名。随后1年对其进行随访,发现复发的患者有6名。实验组患者均在Ⅰ期愈合,无任何临床症状,痊愈出院。随后1年对其进行随访,发现没有一名患者出现复发或者恶化的情况。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与患者的病史相结合,在手术之前做一个详细且彻底的检查,从而保障手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
Clinicalobservationofgynecologicsurgicalincisionendometriosis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ausesofendometriosisingynecologicandobstetricsurgicalincision,andtoadoptappropriatetreatmentmethodsand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60patientswithendometriosisingynecologicandsurgicalincisionadmittedtoourhospitalin2014-2016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one-offfocusclearanceandtooktheformoftheremedyaftertheoperation;theexperimentalgroupwastreatedwiththetreatmentofthecontrolgrouponthebasisofthetreatmentofthesurgicalincisionendometriosisatthesametime.Finally,theclinicalefficacyofthetwogroupswas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inthecontrolgroup,13patientsrecovered,9improvedand8failed.Inthefollowing1years,6patientswerefoundtohaverelapsed.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healedatfirststagewithoutanyclinicalsymptomsandrecovered.Duringthefollowing1years,nopatientrelapsedordeteriorated.Conclusion:forthesurgicalincisionofendometriosisinobstetricsandGynecology,themedicalhistoryofthepatientsshouldbecombinedwiththepatient'shistory,andathoroughandthoroughexaminationisdonebeforetheoperation,soastoensuretheeffectoftheoperation.
[Keywords]obstetricsandgynecologysurgery,endometriosis,clinicalcurativeeffectobservation
所谓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在无病变的情况下,子宫内膜是覆盖在子宫腔面上的,只要子宫内膜不在这一范围内都可以称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病症的多发人群为中青年女性朋友,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会引发不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妇科手术后留下的术后并发症。本文将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的60名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并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的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有60名,其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19岁,平均年龄为33.4岁。病程9个月到58个月。其中腹部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39名(65%),会阴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21名(35%)。病灶大小为2-7.2厘米,其中有6名患者的病灶直径达到了7.0厘米。经检测所有患者都是单发性病灶。同时,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常规检查,并在其妇科手术切口的地方可以触及到结节,并且边界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60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假孕疗法”,即每周一次肌注甲羟孕酮,每次使用260毫克,持续使用2个月;每周一次肌注安宫黄体酮,每次90毫克,持续使用2个月;每周一次肌注戊酸雌二醇,每次6毫克,持续使用2个月。如果这些药物在使用之后均不见明显的好转,可以持续用药4-7个月。
30名实验组患者中,病灶直径小于7厘米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都采用三烯高诺酮进行治疗,每天口服2.8毫克,每周给药3次,让他们连续服用2个月。在患者服药期间,相关护理人员要进行指导,并要求其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这样做有利于病灶部位的缩小,从而让手术切除的难度和风险得以降低。2个月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切除病灶,所有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都没有产生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出现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病灶直径大于7厘米的患者,则采取直接手术进行治疗的方式,进行病灶切除术,将结节同周围的纤维组织彻底切除掉,包括在其病灶周围5毫米到2厘米的正常组织,且在手术过程中行硬膜外手术。
1.3疗效判定
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作为患者观察指标的参考依据,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月经情况、疼痛是否缓解、是否有异常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显效表现为没有发现盆腔肿块,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有效的表现为虽还有些疼痛,但与治疗前相比较而言,明显减轻,没有发现盆腔肿块,也没有阳性体征;复发则说明做完B超后,再次发现了在患者盆腔子宫内膜中仍有异位囊肿,或者说再一次产生了周期性的疼痛,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的血清CA125提升了1.5以上。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的是SPSS15.0软件。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取相关检验的形式。当P<0.05时则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痊愈的13名,临床症状出现可见好转的9名,无效的8名。随后1年对其进行随访,发现出现复发情况的患者有6名。实验组患者均在Ⅰ期愈合,无任何临床症状,全部都痊愈出院。随后1年对其进行随访,发现没有一名患者出现复发或者恶化的情况。6名病灶直径大于7厘米的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药物巩固治疗。其中1名患者在手术之后的1个月持续给予米非司酮,3名患者在手术后7个月持续给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在手术之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发现也没有一名患者出现恶化或者复发的情况。详情请见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临床治疗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朋友多发病的一种。通常,病变的部位都在盆腔的背部,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表现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在月经期间,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疾病特征,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在医学研究上,普遍认为,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种植性、诱导性和体腔上的皮化生性。根据相关医学研究实践发现,在诱发的三种因素中,种植性是最为常见的,主要是和妇科病手术相关联。对此,本文将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的60名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之后发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而言,全面而又详细的检查非常重要,一定要对病灶的大小进行确认,并在确定之后对于病灶部位过大的病患,应该对其采用对症下药的方式。同时,为了保障可以一次性彻底清除患者的病灶部位,在进行手术切除时,应适当地向外扩展,将病变周围5毫米到2厘米的正常组织也一并切除干净。因此,经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来说,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与患者的病史相结合,在手术之前做一个详细且彻底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这能够有效地保障手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应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3(12):1237-1240.
[2]朱兰,郎景和,辛峰,等.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9(23):2356-2362.
[3]赵学英,郎景和,冷金花,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6(33):1324-1328.
[3]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对治疗的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6(26):2081-2086.
[4]周洁,雷贞武,吕杰强,等.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12(29):1852-1856.
[5]朱兰,郎景和,杨隽钧,等.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J].中华医学杂志,2014,8(39):1647-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