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学策划提高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做好教学策划提高教学效果

王娟

王娟河北省武安市第八中学056300

一、钻研教材,引入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济南”吗?它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我们这儿的冬天又如何呢?同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北方大雪纷飞和南方如春的冬天进行比较,让学生自我感知:“冬天”给人以寒冷的感觉,而北方的冬天似乎更寒冷。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大风雪、大冰河等。那么,济南的冬天呢?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情境、直观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设置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积极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二、设计短剧,构筑情境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我在教《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中举时的场景,同时制作了现代学子考上名校后举家欢庆的场面进行比较,用以拉近时代的距离。当然,教材不是影视文学,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之产生与影视产生的直接效果相同的感染力,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1、设计角色,置身情境。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教学《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我让学生表演了范进和胡屠户这样两个人物,其他学生扮演群众,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

2、设疑想象,感受情境。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问:太阳什么时候距离我们近呢?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让两位学生分角色进行辩论,他们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观点;之后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最后,归纳终极答案。

三、交流探讨,激发动力

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于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如讲授《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主旨时,我不经意间想起了学生平日里的表现,就想到引领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回忆一下自己的日常表现,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想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与他们的关系就好比是扁鹊与蔡桓公,只是他们的“病”并非真病也,而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还有自身的缺点及平时犯下的错误等。蔡桓公有病不治,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若学生有坏习惯、缺点或错误不及时改正,亦会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整个人生。学生频频点头称是。学生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均具有同样的道理。这样的迁移让学生既领悟了主旨,又读懂了生活。文本从生活中来,自然而然要再回到生活中去。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其源于生活的真实,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要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