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贵州黔南州558300
摘要:目的:对住院病人成分输血情况加以调查,以了解成分输血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血液制品应用情况,以了解三年间医院成分输血情况。结果:调查发现,2011年的成分输血率为80.0%,2012年的成分输血率为84.3%,2013年的成分输血率为92.8%,医院成分输血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结论:成分输血具备纯度高、浓度高、体积小、效果佳以及运输便捷等特点,采取成分输血不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液的不必要浪费。
关键词:成分输血;用血总量;血液制品
在临床上,输血是一种十分关键且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而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临床输血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且开始由全血输注向成分血输注转变。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是衡量一个医院、一个国家临床医疗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1]。为了了解我院近年来成分输血情况,笔者对我院2011年~2013年成分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源自于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输血科所记录的资料。其中,成分血与全血的制备、供应,均由中心血站负责进行血液的收集、制备以及供应,其主要包含全血、血浆、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冷沉淀以及Pit等等[2]。
1.2成分血输血率计算
成分输血率=成分输血数/(全血+成分输血)*100%。
2.结果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2011年~2013年,我院用血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其全血使用情况有下降的态势,另外,2011年的成分输血率为80.0%,2012年的成分输血率为84.3%,2013年的成分输血率为92.8%;另三年间,共有18个缺血量。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上,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临床输血在疾病的抢救与治疗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如此,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及输血的合理性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WHO已经把临床合理用血这一内容,纳入到血液全球战略当中。通常情况下,临床上一般是采取全血输注的方式,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全血输注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且过度使用全血还将起到反作用,即使得患者的心脏负担与血容量等增多,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疾病,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同时,从某个方面而言,全血输注还是一种浪费珍贵血液的行为。
有鉴于全血输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临床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开始推出成分输血。所谓的成分输血,指的就是分离人血内的各个有效成分,且将其制备成具有较高纯度和浓度的制品,之后,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这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疾病治疗的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液的不必要浪费。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成分输血就是一种合理的用血形式,相对于全血而言,成分血液在疾病治疗或者是其他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越性,其具备纯度高、浓度高、体积小、效果佳以及运输便捷等特点[4]。在临床上采取成分输血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更能够展现出输血治疗的作用与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2011年~2013年医院用血总量呈现上升态势,且其成分输血率分别为80.0%、84.3%以及92.80%,同样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全血使用量则呈下降的趋势。这一情况,与现今我国积极推行成分输血的合理用血方针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应当进一步强化对成分输血的运用,同时,为了在临床上推行成分输血的理念,达到节约用些、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目标,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临床医师应当严格把握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尽可能减少输血,避免不必要输血。这主要是由于输血特别是反复输血,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免疫性输血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发热以及溶血等等[5]。第二,推广使用自体输血技术,该技术能够防止血源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第三,加强输血前的检查工作,同时做好配血相合实验。有研究报告指出:临床输血过程中,引发免疫性输血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血型配合不完全。第四,针对一些使用较少的成分血液,临床医师应当提前和血库取得联系,以便及早做好准备,从而减少血液的报废量与过期量,避免血液的浪费。第五,因为血小板采集的费用高,过程复杂,且避免输注血小板时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当事前做好血小板抗体检测,且进行准确的配型,从而降低有效控制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陈宇,邓梅英.2007~2011年成分输血应用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36-437.
[2]范厚祥.成分输血临床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25-125.
[3]何锦添,李春兰,何伟清等.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7):1568-1569.
[4]刘新君.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68-269.
[5]袁志军.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