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克兴

张克兴(甘肃省山丹县静安学校甘肃张掖734100)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质疑、协作、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强调学生的主题作用,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手动脑设疑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09-063-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质疑、协作、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强调学生的主题作用,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教人未见奇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说过:"教师要适应学生求知的要求,培养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去探究自然的奥秘"。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联系日常生活、结合生产实践的特点,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想象联系起来。如在讲授"光的现象"时,引导学生讨论"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吗"?"雨后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在讲授"光的折射"时,引导学生讨论"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向上折了"?"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在讲授"声现象"时,引导学生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话线为什么能把声音传到几千里之外"?在讲授"电磁现象"时,引导学生讨论"电流通过时,为什么白炽灯会发光、电熨斗会发热而电动机却会转动"?用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好奇的现象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潜意识。通过师生质疑和讨论,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每一名学生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是在提出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中完成的。给学生造疑、设疑、质疑、存疑,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如在讲授"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时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只用一只电压表或电流表测未知电阻值"?在讲授"电磁铁的应用"时,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家里面那些用电器都利用了电磁铁的性质"?今天,我们生活在物理学的世界中,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日常生活,学生能够亲身观察到、感受到、触摸到物理学跳动脉搏,只要教师能够科学、合理、恰当地去引导,通过解疑、释疑、讨论、探究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逐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参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参与式教学活动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和双脚、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表演的舞台让给学生,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心灵。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交流,个别发言等不同形式,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设问,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在讨论、争论的过程中求同存疑,形成共识。在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如在讲授"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两个实验时,学生分小组讨论两个实验的目的、仪器、试验步骤和方法的异同点,自己动手动脑设计电路图,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论。通过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比较两个实验的异同点、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等。使每一位学子都体会到自己是教学环节不可或却的一部分,为每一位学子提供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或教师习惯性地一手包办代替教学的所有工作,使课堂教学长期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学生自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我实践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学生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创新是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