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缅阅读中的寓言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3

浅析缅阅读中的寓言教学

何亚琼

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关键词】缅甸语;阅读;寓言教学;方法

【摘要】在从事缅甸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缅甸小学教科书中摘录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与我国的寓言故事有许多相识之处,但是又存在一些不同.为了更好的从事缅甸语阅读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缅语中的寓言,现对缅语中的寓言教学方法做一个粗略的探讨.

汉语中“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寄也,寓言就是有所寄托的语言或故事。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就是用故事来说道理。寓言最早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初始于民间.后由文人整理并创作。与汉语一样,我们在缅甸语的教学中也遇到许多寓言故事,如:deo??je22t?hu22tha??de???wu22p?lwe11(披着羊皮的狼)、m?su??sa??m?shi22t?ɡi22de??je22deu22??22(咕咚来了)等等。在缅甸最早的寓言起源于什么时候,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缅甸语中的语言故事主要是从国外流传进来,尤其从邻国---中国传入。因此,缅甸的寓言故事与中国的寓言故事内容基本相同,有的受到本国文化因素影响,在流传中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无论有无改变,缅甸的寓言故事是虚构的,是为了讲道理而编造的;因为故事是编造的,所以表现手法喜剧性极强,通常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多为讥讽,目的在于教育人;语言精练,篇幅短小。总的来说,缅甸语中的寓言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比如缅语小学教材中deo??je22t?hu22tha??de???wu22p?lwe11G(披着羊皮的狼),短短的200字,却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突出了主题:我们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身边的朋友.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基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缅甸语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寓言的教学应当从故事出发。通过故事学语言,通过故事明道理,把故事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开辟学生语言学习和生活的通道。因此,在缅甸语的寓言教学是要注意以下无方面的教学。

1.在比较中感受语言的准确凝炼寓言以其短小精悍、语言精炼为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者通过添词、去词、换词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寓言语言的准确、凝炼,从而使学生受到缅甸语言文字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寓言中这些理智性、概括性很强的语言。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语言也可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背诵、积累、运用。

2.联系现实进行教学.在小学教材中选取的古代寓言发生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以前,地点也与现实中的不同,尽管如此,寓言中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所蕴涵的寓意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也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所以,在缅甸语的寓言教学中尽量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3.加强互动,磁化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寓言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让孩子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会思考生活,进行自我教育。“互动成为教育的开始。也成为经验的来源,就是儿童哲学理论所极力主张的思想。也是要靠互动激荡

才能完成。

(1)说说演演,融入角色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让他们表演寓言中所描述的内容,可以迸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打开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缅语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如果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寓言的意境和感情。有时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表演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课堂表演又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蝉和狐狸》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再加上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蝉和狐狸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就生动地再现出来,文章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

(2)读读画画。兴趣倍增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寓言.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时。在学生读完故事之后。教师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故事中所描绘的情景画下来。很快,蓝蓝的天空下,清澈的小河边,争斗不息的鹬蚌,被渔翁不费吹灰之力一把抓住。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就会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故事背景,了解了作者揭示的寓意。当然,这对老师的绘画要求比较高,任课老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习简笔画,以便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3)听听唱唱,轻松和谐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恰当地运用音乐,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有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寓言教学中,有的寓言故事适当配上音乐.使故事、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效果极佳。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为了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教师町先用幻灯显示出课文的插图.然后插入导语:“狐狸神气活现,大摇大摆;老虎东张西望,半信半疑。”接着放配乐,教师范读课文。此时学生的视觉中呈现的是森林中两个很有特色的形象,他们已完全陶醉于故事的情节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或插放乐曲、歌曲,或学生演唱,或教师弹奏,或师生齐唱,或配乐范读,学生学习,如同欣赏音乐一样轻松愉快,学生自然乐学。

4、提高审美,激活学生潜在的艺术灵性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过程来说。教育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开、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

(1)在对话中感悟形象的典型生动

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们去推想育外之意,品评味外之味。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创造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人物的形象。教学《滥竽充数》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扮演南郭先生,其他同学学做小记者,对南郭先生进行采访,采访的内容由学生自定。如:南郭先生.你为什么要逃跑?南郭先生,经过这件事后,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南郭先生,如果你的后人也学习吹竽,你有什么话想要告诫他的吗???学生通过与南郭先生进行对话。倾听南郭先生的逃跑感言,不仅深刻地理解了寓意。更重要的是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已扎根于学生脑海。他们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滥竽充数、自欺欺人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在想象中走进人物的美好心灵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审美建构实质上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追求一种艺术化的理想境地.以美的规律来优化和规范言语实践行为.使小学生进入审美的胜境,以美怡情、以美启真、以美激智、以美育德。从而促进缅甸语文素养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寓言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学生就会在智慧的、诗意的、充满哲学意味的寓言意境中得到美的熏陶.进而促进精神和人格的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

5、针对寓言语言简洁的特点,进行多种语言训练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十分简炼。缅甸语中的寓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寓体形象,吸取其中的教训,而且应引导学生鉴赏寓言语言的独特之处,与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1)句式训练

为揭示寓意,可结合寓言故事的情节设计句式,进行语言训练,以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推理与判断的思维过程领悟寓言。下面举两例说说。

例如《南辕北辙》一课,为了帮助学生揭示寓意,设计了这样两种句式训练:

训练之一:这个坐车人以为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就可以到达楚国,你们认为像他那样能到楚国吗?出示句式:da22m?22ka?3“不但…而且……”da22p?22m??3“因为……。”这样的语言训练,促使学生从坐车人与目的背道而驰的错误行为中,作出到达不了楚国的判断,推导出“不但到不了楚国,而且离楚国越来越远。”并以“因为”揭示了到达不了目的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顺序得出寓意的。

(2)创造性复述

由于寓言语言简炼角色少,而故事总是从反面给读者以教训,所以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的余地,是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的好材料。其形式有:1.添加情节作铺叙;2.增添角色作对白式叙述;3.续写故事作正面叙述。

先说增加情节作铺叙。如《刻舟求剑》就可增加丢剑人在船上刻记号处下水去打捞,结果白费气力的情节;如《滥竽充数》可以增添南郭先生知道齐泯王要一个挨一个听吹竽,吓得偷偷逃走,被一管家发现,南郭先生支支吾吾与管家的一段对白,充分暴露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的狼狈像。这种增加情节的创造性复述,丰富了寓言的内容,使寓意更加显露。

再说增加角色作对白式叙述。寓言中角色少,可增添合适的角色,促使学生重新组合内容,想象角色间的对白。一般的说,一些寓言往往有角色相持不下的场面,就可增添一裁判的角色。如《井底之蛙》可增加一小鸟或一蜜蜂当评判,使寓意得到进一步的证实。《狐假虎威》可增加大象的角色,在小动物看着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大象来了,它建议让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独自向前走,结果使老虎恍然大悟。

以上这些形式的创造性复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寓言学活,而且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改写成寓言剧

由于寓言都有角色有因有果有情节,因此可改写成寓言剧。改写成寓言剧,老师应提示改写成剧本的注意点。例如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幕启时场上的背景,以对剧本的格式有个初步的了解。现以《ajracG;eJ.usD;uef;》(狐狸和乌鸦)为例。

时间:wpfaeUrSm一天。

地点:opfyifwpfyifay:rSm一颗树上。

人物:ajracG;eJ.usD;uef;狐狸、乌鸦。

幕启:wpfaeUrSmwpfaumif[mudk,fYom;orD;rsm;twGuftpmxGuf&Smw,f/

角色对话,应把角色提前,然后点上冒号,不加引号,将角色的对白分别写在后面,角色的神情动作可以夹注在括号里。例:

ajracG;/aeaumif;&JYvm;/

usD;uef;/bmrSjyefrbl;

(结果)

ajracG;/usvmwJYtom;wpfudkcsDNyD;xGufoGm;ygawm.w,f/

改写了寓言剧就要让学生演。演以前,在课堂上应充分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剧中角色对白才有基础。表演时可根据角色的需要戴上头饰和其他小道具,以增添趣味性和真实感。

以上的几种教学方法是本人在缅甸语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比较全面的寓言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自己擅长的方面,来选择性的进行寓言教学。当然其中还有许多方法在寓言教学中也未必非常有用,在这里全面的总结起来,希望能对寓言教学有所帮助,其中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班丽娜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期刊论文]-学周刊B版2010(5)

2.吴乔华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的有效指导[期刊论文]-教育科研论坛2008(11)

3.郑永军对寓言教学的再认识[期刊论文]-基础教育研究2008(8)

4.张坤香新课程背景下的寓言教学方法探讨[期刊论文]-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