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王琳李时蕾

王琳李时蕾(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性质与功能都是由课程具体决定的,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体系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要求我们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企业需求

教育部[2006]16号文中强调:“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高职课程的现状,不断总结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就课程体系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教学工作,启动了一些教学改革项目,推动了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综观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工作尚没有突破性进展,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初级阶段上,仍然没脱离原有的框架,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工作中仍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系统性过强、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问题,较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整,缺少可持续发展性,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不能快速地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导致就业的磨合期过长。因此,拓宽专业口径,调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来源,也是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主要接轨点。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好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二、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目标

1.设定课程标准。

要根据企业需求设定课程的基本要求(即课程最低标准),使大多数学生容易达到。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放在提高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上,并且以够用为原则,在课程计划方案中体现专业定向结构。

2.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

要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校企合作,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

要与企业合作建设与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设计一流、装备先进并可不断更新的实训基地,与高职教材建设、创新课程体系相匹配,着重于理论应用、案例演练和生产线模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三、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

自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大都围绕着三种不同的取向展开: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对课程内容不同的理解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建设,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在这里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并不是让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让他们了解一些新开发的学科前沿领域知识是有必要的,但学习的重点还是要放在让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上。只有基础扎实了,适应能力才会强,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和企业文化。

课程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企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后大多从事的是与操作和技术相关的工作。在学校时也应该尽可能地联系社会需要,接触企业文化,以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用。

3.课程内容与学生和学校的教育特点相适应。

我们要认识到课程内容是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而选择的,最终是为学生所应用的。课程内容若不被学生同化,就永远是一种外在物。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还有助于他们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

四、高职院校的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通常是要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使现实发生预期的变化。

1.高职院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

因为实施新的课程计划,意味着课程实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目标的变化、活动方式的变化、教学手段的变化、资源的变化、评价机制的变化等。对于变化或变革的认识是课程实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2.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

所有课程计划都是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实习机会,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中介而展开的活动便是教学活动,而课程只有在教学活动紧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活动中才能看到。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新课程本身。新课程对原有的课程意味着一种变化,它本身就成为课程实施的一个变量,因而对其实施有一定的影响。

(2)交流。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即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课程的实施极为重要。通过交流,课程编制者可以向课程实施者表达隐含在课程中的一些观念、价值取向等,从而有利于课程实施者更好地理解所实施的课程。还有课程实施者之间的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彼此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认识、理解,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课程的成功实施。

(3)重视教师的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师的素质、态度和提高对课程的实施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虽然交流可以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但课程实施的一些技能、方法、策略等,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才能更好地掌握。

五、高职院校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有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做好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对于课程的建设能起到诊断、修正的作用,还能够比较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预测教育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达到的程度。对于课程的评价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评价目标。

在这一阶段评价者要确定评价的是什么、焦点是什么,对于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做出准确的安排。

2.整理材料。

对于要探讨的问题,搜集相关的信息,组织好相关材料,以对评价做出准确的解释。

3.分析材料得出结果。

评价者要选择适当的技术,确定评价报告的性质,得出评价的结果。

总之,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着眼于市场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对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要做系统的安排、调整和更新,使学校的课程体系能够根据企业行业的需求及时更新调整,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王强《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建设示范网站。

[3]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著《课程研究与课程编制入门》.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5]李晓文王莹编著《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题项目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研究》(立项批号:2011ZCJG158),主持人:柳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