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基坑工程中格构柱施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3

关于深基坑工程中格构柱施工探讨

尚璐琳谢敦茎熊文君查俊

武汉中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1

摘要:在建筑高度不断刷新的背景下,超大超深基坑越来越显得常态化,深基坑施工的技术要求也越发凸显。而格构柱施工作为深基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格构柱的施工的完善也成为了深基坑施工的首要前提。因此,下面以湖北某项目的格构柱施工中所面对的各种现象,来详细探讨深基坑格构柱施工管理和控制,为之后的深基坑格构柱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深基坑;格构柱;连接接头;控制要点

对于基坑安全来说,尤其是深基坑,每一个问题点都值得我们重视,格构柱承受水平支撑及出土栈桥梁竖向荷载并将荷载传到桩基,因此钢格构柱的质量问题,更是关乎于基坑全局的重中之重。但在工程实践中,支撑体系及栈桥系统作为临时工程,很多单位都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生了很多深基坑坍塌事故,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下面就以湖北某项目深基坑中钢格构柱施工为例,以指导类似施工:

一、工程概况

湖北某项目基坑面积约31000平方米,基坑总延长米约为839米,裙楼筏板区域开挖深度为19.75m,塔楼区域开挖深度为21.75m,属于超大超深基坑。

本工程水平支撑及出土栈桥梁竖向荷载由钢格构柱传递,钢格构柱在桩基施工阶段下放。立柱桩分为增打立柱桩和利用主体结构工程桩的立柱桩两种类型。格构柱随同桩钢筋笼一并下放,并插入混凝土三米以上,全场格构柱计412根,采取钢格构厂家预制,现场接长采用法兰盘高强度螺栓,接头处包焊内衬角钢加强的方法接长。

二、土方开挖后现场描述

土方开挖后,现场预施工格构柱存在一下几种形态:

1、混凝土超灌过大,格构柱内外被混凝土包裹;

2、垂直度偏差过大,不满足1/300的设计要求,出现可视性倾斜;

3、钢格构柱缺失、偏位、标高过高或偏低;

4、钢格构柱方位与设计不符,水平支撑梁钢筋无法从格构柱中正常穿过;

5、钢格构柱螺栓松动或缺失,内衬角钢未焊接;

6、钢格构柱连接接头处于同一平面,或接头错位;

三、问题分析

对于深基坑格构柱施工出现种种问题形态,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有些问题的发展源于桩基施工阶段,有些问题的发展源于后期土方开挖阶段:

(1)关于混凝土超灌:

1、桩基施工阶段,有20多米的空孔,未能严格把控混凝土超灌高度,导致格构柱内外被混凝土包裹;

(2)关于钢格构柱垂直度偏差:

1、桩基施工阶段,格构柱下放过程完全靠自身自重保持垂直度,对垂直度把控不够精准;

2、接头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螺栓缺失或松动,角钢未焊接,接头未进行紧密连接,导致下方前已经歪斜;

3、桩笼径过小,格构柱无法在下放钢筋笼后单独下放,只能在与钢筋笼连接后下放,过程中造成扰动;

4、因现场施工场地受限,且异地加工受运输条件限制,钢格构柱长度无法满足深基坑施工要求,运输至现场的格构柱又无法在现场连接加工,只能够在下放过程中进行连接,连接后格构柱整体的垂直度无法保证。

5、土方开挖过程中,未进行对称开挖,格构柱受到土压力,且在格构柱接头连接不紧密的情况下,导致格构柱垂直度出现偏差。

(3)关于格构柱缺失,偏位或标高不准:

1、本工程典型的“三边”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频繁,导致部分格构柱下放遗漏;

2、桩基施工过程中,立柱桩浇筑完成后,混凝土承载力未完全达到要求时,提前拔去插杠,钢格构柱因重力下沉,导致第一道支撑施工时未能找到该格构柱;

3、钻机对位采用人工引导进行对位,精度上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且钢格构柱下放定位困难,进一步增加偏位影响;

4、格构柱下放过程中对下放深度未精确控制,格构柱长度不一,插入混凝土面控制不精准;

(4)关于格构柱方位:

1、格构柱下放过程中不够平顺,有转动,导致下放后方位不准确。

2、人工下放,方位定位较繁琐,操作难度大,且下方后钢立柱方位无法进行查验;

(5)关于接头螺栓缺失、松动、内衬角钢未焊接:

1、施工工艺不成熟,相关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对问题预见性不足,未形成有效管理;

2、工人对接头重要性认知不足,且下放后因重量过大无法提起检验,未采用扳手扭紧,或螺栓数不足,人为因素导致;

3、工作面不足,工人施工仅能够站在护筒边操作,活动范围有限,危险性较大且操作空间不足。

4、格构柱规格尺寸较小,460*460格构柱内部空间小,导管本身管径占据较大空间,焊接角钢后,易导致导管无法下放,影响混凝土浇筑;

(6)格构柱接头处于同于平面,或接头错位:

1、格构柱进场后,对格构柱材料检查不够到位,导致同截面接头格构柱下放;

2、场外加工格构柱,运送到现场保存,现场保护措施不到位,或用挖机对格构柱进行转运过程中造成格构柱损伤。

四、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分析结论,我们不止要在问题发生后,提出切实可靠的处理方案,同时,要溯本追源,对造成问题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

(1)关于混凝土超灌的处理及预防办法:

1、针对已造成超灌的立柱桩,需采用人工采用冲击钻对超灌混凝土进行破除,同时破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格构柱本身造成损伤;

2、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需在桩基施工阶段,对混凝土超灌情况进行严格把控和检测。

(2)关于钢格构柱垂直度偏差的处理及预防办法

1、针对土方开挖后,格构柱垂直度偏差过大的情况,首先对全体格构柱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形成汇总结论,并在CAD图纸上进行注明,并提交设计院给出对应加固方案;

2、根据本工程经验,可采取同材质工字钢通过焊接形式与相邻工字钢进行剪刀撑连接,增加钢格构柱刚度,同时阻止倾斜进一步发展;

3、为避免出现此类现象,可在钢格构柱下放时,建议采用调垂架进行调垂下放,确保下放垂直度满足要求;同时,应避免在下放过程中进行连接,格构柱应完成接长加工后直接下放,不宜在下放过程中连接;格构柱连接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不易控制,且施工工艺不够成熟,应在加工厂直接采用焊接完成连接,或现场焊接随后进行下放;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称开挖,随时关注开挖情况,不可从格构柱一侧开挖,使格构柱承受水平向的土压力。

(3)关于格构柱缺失,偏位或标高不准的处理及预防办法:

1、对于格构柱缺失的情况,在桩基施工阶段,认真细致核对开孔单,并将设计变更及时在原图上标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当开挖深度较浅时及时跟进,对格构柱数量和位置进行清点统计,根据缺失格构柱位置查询过程控制资料,明确缺失原因,并联系设计院,确认增补方案,并要求桩基单位及时进场增补。

2、对偏位格构柱应联系设计单位,根据格构柱偏位情况,设计支撑杆件局部扩大外包钢立柱方案,使支撑通过环抱形式,与支撑梁相连接。

3、针对格构柱标高过高或偏低情况,桩基施工阶段,严格做好标高标记,对工人做好交底。开挖后,根据现场情况,对过高格构柱进行割除,对偏低格构柱通过专项的方案进行接长。

4、为避免此类现象,尽量杜绝人工疏忽造成的格构柱缺失及漏下;对下放格构柱的钻孔灌注桩,对插杠拔除时间应严格控制,需至少在48小时后拔出插杠,避免因混凝土强度不足,造成立柱下沉;对护筒安装完成后,严格做好桩位复核,并留下明显标记,确保桩位偏差控制;对于格构柱标高控制,应对采用对格构柱吊筋严格控制的方式,通过吊筋长度的控制来把握格构柱标高;

(4)关于格构柱方位的偏差的处理及预防办法:

1、土方开挖后,格构柱偏差已形成结果的,首先通过格构柱四面焊接钢筋的形式,对格构柱与支撑梁连接进行加强;

2、对于因格构柱方位偏差而造成支撑钢筋无法穿过连通的情况,可对主筋前端进行90度机械调弯,然后通过双面焊的形式,与钢格构柱连接,但要注意避免焊接对格构柱造成损伤;

3、对于格构柱方位的施工控制是较为困难的,首先,应确保足够的桩径,使格构柱下放平顺,不会在下方过程中转动;对每根格构柱通过放点的形式确定方位,通过十字交叉法进行对照,确定方位后下放的;但上述方法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基坑施工对于格构柱的控制难以理想。个人认为,可采用钢管桩代替格构柱进行施工,对于方位无固定要求,同时对于支撑钢筋的连接方式也较为清晰,相较格构柱支撑施工的复杂程度来说,更有利于现场的施工;

(5)关于接头螺栓缺失、松动、内衬角钢未焊接的处理及预防办法:

1、对于土方开挖后暴露接头,螺栓松动的,通过扳手重新扭紧,对于缺失的部分,重新安装螺栓进行扭紧;

2、内衬角钢未焊接的,按照原设计要求,重新在内部安装角钢进行焊接;

3、除按照原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外,需在耳板上焊接三角板对耳板进行加强,同时对法兰盘连接接头处的空隙通过填充C60的灌浆料进行灌浆,使接头连接密实;

4、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应在格构柱连接过程中,将接头这一薄弱点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进行重点管控;同时,格构柱内焊接角钢与使用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行困难,工人在下放钢立柱时,无法形成可靠稳固的操作平台,仅站在护筒上进行操作,在焊接内衬角钢与设置高强螺栓过程中,工人移动困难且安全风险极大,因此不推荐在下放过程中进行接长,建议在现场设置加工厂,格构柱接长在加工厂加工完毕,经过验收合格后,运输到桩位处下放。

(6)关于格构柱接头处于同于平面,或接头错位的处理及预防办法:

1、对角钢接头处于同一截面的格构柱,除按照设计要求增设内衬角钢及加强板外,需在上下两侧各水平满焊两道钢缀板,同时耳板间的缝隙同样采用C60的灌浆料填充密实;

2、对于格构柱结构错位的,处除按原设计要求增设内衬角钢及加强板外,需在上下两侧各水平满焊两道钢缀板,错位的角钢两侧上下钢缀板通过水平斜焊钢缀板连接,同时耳板间的缝隙同样采用C60的灌浆料填充密实;以上工序完成后,需在接头处上下各50cm处绑扎钢筋并支模板,随后用C35混凝土进行外包;

3、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在加工厂直接完成格构柱的加工与接长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应做好格构柱材料进场后的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格构柱进行退场处理;格构柱材料进场后,应采取下垫上盖措施,并规划专门的堆放区域,做好成品保护;在格构柱下放前,应再一次检查格构柱的完整性,对已损伤格构柱,坚决不允许下放。

五、最终效果:

本项目目前土方已开挖完成,经第三方监测,支撑体系及基坑变形情况很好。以第138次检测数据为例:

1、地连墙顶竖向位移本次最大变形速率0.48mm/d(报警值连续3天≥2mm/d),累计最大变形7.22mm(报警值连续3天累计大于20mm);

2、地连墙顶水平位移本次最大变形速率0.50mm/d(报警连续3天≥3mm/d),累计最大变形6.50mm(报警值:地铁侧累计25mm或普通侧累计35mm);

3、立柱桩竖向位移本次最大变形速率0.55mm/d(报警连续3天≥5mm/d),累计最大变形11.28mm(报警值连续3天累计大于20mm);

4、立柱桩水平位移本次最大变形速率0.70mm/d(报警连续3天≥3mm/d),累计最大变形-6.70mm(报警值连续3天累计大于35mm);

5、内支撑应力本次最大轴力:ZC5为2385.38KN(报警值27000KN),ZC7--2为4193.30KN(报警值44000KN),ZC7--3为2977.16KN(报警值53000KN);

6、坑外土体深层侧向位移本次最大变形速率0.99mm/d(报警连续3天≥3mm/d),累计最大变形-2.77mm(报警值:地铁侧累计25mm或普通侧累计35mm);

7、坑外土体深层侧向位移本次最大变形速率-0.99mm/d(报警连续3天≥3mm/d),累计最大变形-2.26mm(报警值:地铁侧累计25mm或普通侧累计35mm);

各项检测数据均处在安全范围内,且均未有不利方向发展迹象。

上述对本项目格构柱施工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将本工程的一些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希望以对之后深基坑格构柱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5]《湖北省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42/159-201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02);

[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018-2012);

[9]《湖北某项目基坑支护工程结构施工图》

作者信息

1尚璐琳,身份证号码:14272419950707XXXX。

2谢敦茎,身份证号码:42011719900720XXXX。

3熊文君,身份证号码:42092219940905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