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国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溧阳2133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50例尿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两组患者治疗后经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β2-MG、PTH、Hb,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予以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进行串联治疗,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07-02
尿毒症是患者肾功能丧失后,体内代谢产物与各类有毒物质在体内无法正常排出而引起的一种自身中毒综合征。[1]血液透析以及血液灌流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所导致的尿毒症。随着血液透析以及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治疗的完善以及广泛开展,从而有效的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对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以及血液灌流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疗效显著,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50例尿毒症患者,经分子毒素分析可确定患者均中毒症状明显,不同程度皮肤瘙痒和高血压等临床表现,均无严重透析禁忌症。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2.38±1.56)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98±1.25)年;观察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0.5±4.2)岁;病程2.5~6年,平均病程(3.25±1.0)年。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降压、降血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基础性综合治疗,并控制饮食。
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先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预冲洗管道和灌流器,使其分布均匀,同时轻轻敲打,使树脂膨胀,空气完全排出。再次冲洗时使用的是含有20mg肝素的生理盐水500ml,冲洗用量为2L,用手轻拍灌流器及透析器以排除气泡并除去微粒,使血路管、灌流器及透析器均充满液体,治疗过程中血流量为每分钟200~250L,肝素首剂量1mg/kg,以后每小时追加量为10~20mg;串联治疗时间为2~2.5h,之后将灌流器取下,后实施连续2h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时间总计4.5h,每周血液透析2~3次,血液灌流1次。对照组除不做血液灌流外,其余治疗均同观察组方法,治疗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
1.3疗效评定标准
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验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等实验室指标。①显效即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即临床症状减轻;③无效即临床症状未减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经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β2-MG、PTH、Hb,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3.1病因分析
尿毒症是因体内有多种代谢产物积聚而引起的综合症。对尿毒症的研究中发现,尿毒症患者常出现皮肤瘙痒,与中分子毒素在体内聚集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血液中中分子毒素越高,其发生机制就越复杂。如今已证明有高达200种以上的毒素种类可引起尿毒症,可根据毒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为小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以及大分子毒素。[2]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尿毒症的常用而比较有效的方式,在透析的同时,皮肤瘙痒会伴随而来且愈发严重。血液透析对小分子清除效果好,而中分子物质由于透析器生物膜孔较小,不能够清除;而血液灌流采用树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是由苯乙烯/二乙苯聚合而成,属于中性大孔树脂,能充分利用其广谱吸附效应及巨大的吸附容量,及时、有效清除大、中份子的与尿毒症相关的物质,因此,两者联合后,其对尿毒症患者起着更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3.2疗效分析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两组患者治疗后经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β2-MG、PTH、Hb,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法治疗尿毒症患者,不但起到了良好的血液净化效果,还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等。
所以,对尿毒症患者予以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进行串联治疗,不仅能清除其小分子毒素,而且能够改善患者其水电解质的平衡以及酸碱紊乱,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党永霞.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2]胡炀琳.尿毒症相关毒素研究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