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策略
教学是师生热情交往、和谐发展、不断创新的双边活动。要实现教学内容新型有效的呈现方式,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方式的不断创新,关键要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其主要途径就是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呢?
1没有绝对的真理,互进共赢
在语文课堂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世界和事物不同的看法。客观世界和事物千变万化,每个人的经历、气质、性格、修养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就会有区别,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认识。而且,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决定了没有绝对的真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看法和观点,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去考虑问题,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多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多一点倾听,多一点理解,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达到对学生情感陶冶、能力培养、提高素养的目的,而不是老师的话就是真理,标准答案就是标尺。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学生和老师携手并进,共同走向理智,而没有绝对真理,供学生机械的接受。只有互进共赢,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和影响,而没有唯一答案,让学生俯首帖耳。新课改下的课堂应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走向真理的地方,是思想放飞的地方,而不是机械的思想再次传播的地方。
2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做好两个优化
2.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质量的稳步提升依靠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施:让差生做得了,让中等生做得好,让优等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反馈信息,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2.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原则和学生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分数论和纯升学率,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真正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得透,到看谁的课堂学习效率最高。
3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3.1教师内涵的转变:即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完全转变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陷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教师一再坚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育家。这样,新型的课改理念,是让学生由“学会”到真正“会学”。他不但教“会”知识,而且教“会”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多元化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成为教育家。
3.2教学模式的转变:即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堂教授型转变为指导策划型。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突出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敢放手”。“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新型课堂完全可以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益,教师要敢于“放手”,做好指导和策划。
3.3教学思维的转变:即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到创造性思维的转变。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格物致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探究获得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上,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指挥家、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也替代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形成适应新时代、适应高效课堂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来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赋予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盘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