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马明芳
(西安交大一附院精神科710061)
【摘要】目的:观察安全留置针与头皮针在精神科电休克麻醉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0例接受电休克麻醉的精神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头皮针,观察组使用安全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针刺伤,患者满意率等指标的发生情况。结果:3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3人次,护理人员针刺伤1人次,患者满意率98%,30例使用头皮针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10人次,护理人员针刺伤8人次,患者满意率87%。结论:精神科患者在电休克治疗中使用留置针减少了输液外渗的发生以及护理人员针刺伤,也减少了因反复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安全留置针;电休克;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63-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我国73%~90%的住院患者需要进行输液治疗,静脉输液占据了护士约75%的工作时问[1,2]。精神科住院患者,包括老年焦虑抑郁的患者,年龄大,血管条件差,需要长期输液暗示治疗的患者,部分复发抑郁患者或者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需要电休克治疗的,安全留置针能确保临床连续输液,且在电休克治疗过程中能够确保用药(丙泊酚)安全。本文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接受电休克的60例患者,分别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及头皮针进行用药后观察患者输液外渗及护理人员针刺伤、患者满意度等的差别,以期为临床电休克治疗中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提供临床循证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中位年龄为36(18~61)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患者均使用安全留置针,对照组的30例患者均使用头皮针。
1.2方法
1.1.2材料:选用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型号为22G的安全型留置针,威高集团生产的型号为7号静脉头皮针。
1.1.3血管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穿刺前端无静脉瓣的血管。穿刺时应避开关节、皮肤缺损,原则应选择上肢静脉穿刺。
1.3具体操作
安全留置针与头皮针穿刺方法相同:两组均按照护理常规用二型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5cm﹡5cm。右手持针翼,左手取下针头护套后,在穿刺点下方固定穿刺的静脉,针尖斜面与皮肤呈450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再以15—300刺人血管,见回血后再以针与皮肤平行进针少许,见液体滴顺后固定好即可。在电休克治疗过程中给予输液肢体保护。
1.4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针刺伤,患者满意率等指标的发生情况。其中静脉药物外渗判定标准:外渗是指输液端局部皮肤不同于周围皮肤的肿胀,或者局部皮肤紧绷、发亮,可有或无回血,回血可根据临床症状来判定。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安全型留置针组及头皮针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种分布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表1)
表1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安全型留置针组头皮针组
中位年龄(岁)3537
性别(例)
男性1719
女性1311
病种
重度抑郁症1617
精神分裂症108
躁狂急性发作45
2.2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输液外渗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对比:3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3人次,护理人员针刺伤1人次,30例使用头皮针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10人次,护理人员针刺伤8人次(表2)。安全型留置针组患者输液外渗及护理人员针刺伤较头皮针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输液外渗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对比(n)
安全型留置针组头皮针组P值
输液外渗<0.05
发生310
未发生2720
护理人员针刺伤<0.05
发生18
未发生2922
3.讨论
3.1安全留置针与头皮针优缺点对比
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静脉推注丙泊酚,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病情变化以及麻醉恢复时出现突发情况需要抢救时医护人员能准确及时通过静脉给药,同时减少了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此外,安全留置针的最大速度可达到22ml/min,并且套管柔软,易于固定、保留,减少反复穿刺[3]。而头皮针最大滴速是3ml/min,患者意识短暂消失时不自主抽动会导致药物外渗,增加穿刺次数。
3.2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安全留置针组患者满意率为98%,头皮针组满意率为87%,两者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3有利于临床护士输液安全
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4]。针刺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针刺伤的认识、未按操作规程执行、操作不熟练以及医疗设备的简陋等有关,本组研究证明采用安全留置针后护理人员一例发生针刺伤。
3.4减少输液外渗,提高护理质量
输液外渗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护理问题,表2结果显示,两组相比,使用安全留置针患者输液外渗发生情况明显减少,更好地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朱建英,张玲玲,韩文军等.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
[3]马青梅.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573-5574.
[4]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