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分析

王蓓蓓

王蓓蓓(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显著差异性,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该疾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双面蓝光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89-01

基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了详细的了解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2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12天之间,平均年龄为6.51±0.24天;患者出生时体重分布在2—5kg之间,平均体重为3.47±0.36kg;分析患者出现黄疸时间,15例患者在24小时之内出现,13例患者在24—48小时内出现;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以及出生体重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滴注1g/kg的丙种球蛋白,进行为期2天的治疗;治疗组患者除了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滴注1g/kg的丙种球蛋白之外,采用双面蓝光间接性的照射治疗,若患者皮肤中的黄染症状消退,则应该暂停[1]。若患者的黄疸反跳达到其干预标准的,应继续通过上述方式进行治疗[2]。在对患者采用此方式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给与患者充足的热卡以及液体。在对患者治疗后的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计量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下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

3讨论

在医学中,新生儿ABO溶血症唯一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病,该疾病主要出现在以下人群中,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者是B型血[3]。若母婴为其他血型较少出现该疾病。早期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溶血反应可以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同时,可以显著的减少患者换血次数、降低患者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双面蓝光对于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也具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本次研究表明,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方法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志明,周福根,陈建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评估[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14(06):1478--1479.

[2]吴章夏.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05(03):539--540.

[3]莫炜明.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16(05):57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