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松杨来福马以勇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卫辉453100
作者简介:和青松(1975年6月),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脑瘫、偏瘫、截瘫等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内科康复治疗
【关键词】中风;偏瘫;运动功能;针刺;康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2902
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运动功能障碍是脑中风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1~2],运动功能障碍将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分期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以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初发者,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入选标准:脑梗塞或脑出血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病程10天以内;年龄4080岁;昏迷量表(GGS)评分≥9分;有肢体功能障碍(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法≤Ⅳ级);日常生活需要帮助(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Index)<60分)。②排除标准: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史、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患者;既往痴呆病史;呼吸功能衰竭;四肢瘫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聋哑人;虽有肢体功能下降,但FMA≥90。
12一般资料:
为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已确诊并符合上述选择标准的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偏瘫早期患者140例。将受试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完全随机设计,采用PEMS100软件包产生随机号,采用系列编号的、不透光的、密封的信封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原发病资料见表2。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可比性。
治疗组患者入组时即开始(1)在康复体位下针刺,每周5次。①软瘫早期(相当于BrunnstromI期):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均双侧取穴;辅穴:极泉、委中、尺泽、合谷,均患侧取穴;操作方法参照有关资料[4];部分病人可忍受较剧烈疼痛者,加患侧涌泉。涌泉穴直刺,缓慢进针约051寸,可见下肢明显屈曲反应,每隔051min提插捻转1次,重复刺激3次即可。②软瘫末期(相当于BrunnstromII期):患侧取穴肩髃、曲池、合谷、鱼际、伏兔,阳陵、足三里、解溪、太冲;健侧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背俞穴取风池、大椎、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手法:健侧用平补平泻;患侧用泻法,重刺激;背俞穴以补法为主;头针从该线上点开始,沿该线方向进针,每次3针,均匀分布,第3针尖达该线下点。每日上、下午各针一次,上午取健、患侧组穴;下午取背俞穴、头针组穴。每次留针30min,每隔15分钟行针一次。③痉挛期(相当于BrunnstromIIIIV期):取患侧痉挛优势侧穴位天泉、肩前、尺泽、臂中、大陵、合谷、伏兔、梁丘、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承山、隐白,毫针深刺,用泻法,重刺激,以获取深部组织强烈针感至优势痉挛被缓解,针刺过程不留针,每次治疗约半小时,每日1次。④恢复期(相当于BrunnstromV期):病灶侧头针取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枕下旁线。手法同前。嘱患者带头针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半小时1小时,其间每隔15分钟行针1次。(2)同时采用现代康复疗法,康复前期以PT为主,以后逐渐以OT为主。
14评定方法:①采用Brunnstrom分级,对每例样本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进行评测;②采用简化Fug1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简称FMA),包括上肢(66分)和下肢(34分)的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对每例样本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分别进行评测。所有康复评定由同一测评者进行。测评者不参与治疗,盲法测评。
15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期两组评分比较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用X2检验。结果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在治疗未满1月时因经费等问题自动出院,未完成1/3疗程,按失访处理。
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比较见表3。①治疗前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肢P=0214;下肢P=0252)具可比性;②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Brunnstrom分级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上肢、下肢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分级均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实验组上、下肢及对照组上、下肢P均<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但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
3讨论
中风偏瘫后瘫侧肌力下降同时,也伴随运动模式的改变。中枢性运动除考虑肌力以外,运动的协调、姿势的控制、维持一定的肌张力也很重要。它是运动“质”的反映。而传统上把肌力作为评价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项指标,只能反映“量”的变化,仅适用于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即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却不能反映出运动功能“质”的变化。Brunnstrom理论正是基于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过程是一个运动模式转变的过程所建立;而FuglMeyer评价法更是基于Twitchell和Brunnstrom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阶段次序的概念基础上,而产生的以运动模式(运动质量)的变化为依据的定量评估量表,具有良好信度、效度和敏感性,被积极推荐为评价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常用临床工具[5]。故本研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Brunnstrom分级和简化FuglMeyer评价法来评测中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综上,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既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发挥中医针刺优势,又符合Brunnstrom六阶段康复理论,进一步提高了中风偏瘫的疗效,促进了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WardNS,CohenLG.Mechanismsunderlyingrecoveryofmotorfunctionafterstroke[J].ArchNeunol,2004,61(12):18441848
[2]朱镛连.神经康复学基本理论.神经康复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4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4]石学敏.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中风治疗体系[J].江苏中医,199920:(8):3
[5]GladstoneDJ,DanellsCJ,BlackSE.TheFuglMeyerassessmentofmotorrecoveryafterstroke:acriticalreviewofitsmeasurementproperties[J].NeurorehabilNeuralRepair,2002,16(3):23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