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志桃范飞飞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22-01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结构瓶颈和财富分配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继出现用工短缺。高职教育能为企业提供大量新生技能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荒难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用工荒产生原因,阐述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三种模式,从而在用工来源上解决用工荒难题。
关键词:用工荒;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但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用工荒等一系列问题使企业生存雪上加霜。而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在我国,职业教育不是首选,往往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前,国家加大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因此,用工荒形势下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一、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危机后出口订单恢复,企业纷纷扩大生产。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取消出口退税、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下,沿海不少企业倒闭,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就业岗位大大减少,失业数量骤增。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经济形势好转,企业订单逐渐恢复,纷纷扩大生产,恢复对用工的需求,但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上升,企业难以以原来的价格招到合适的员工,这是出现用工荒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指标增长与工资增长不匹配。
过去几十年中国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企业普通工人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与此同时,都市生活的成本日益增大,当打工者认识到外出打工不再能改变自己命运时,用工荒现象自然产生。
二、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都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以企业为依托来培养学生,一般采用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人才模式,这在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仍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企业不够重视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校企业合作项目,往往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一方面学校完成让学生进企业实习这一项任务,另一方面企业也取得相应的指导费,因此往往都是走过场,学生到企业顶岗几天,企业没有安排实质性的工作,学生也没有从顶岗实习中学到专业技能。同时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对此是不冷不热,需要用人时,学校能输送最好,送不来就到社会上招工,校企合作中的“一头热”现象非常突出。
(二)高职院校定位不清,培养模式本科化。
这源于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思想影响下,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普遍认知和公平待遇,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也在向本科教育倾斜,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高不成低不就,动手能力不强。
(三)校企合作的法律缺失。
校企合作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和条例。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立法较晚,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我国职业教育立法主要集中于确立职业教育地位、方针及管理体系方面,从宏观上对职业教育主体-学校进行了规范,但对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相关权利与义务涉及甚少。校企合作法律上的缺失制约校企合作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校企业合作模式
用工荒是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促使企业转向提高产品附加值来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需要技能型人才,因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一)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
企业与高职院校并不是两个孤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的原则成立合作企业,双方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满足市场对生产和人才的需求。这种合作方式不乏先例,2006年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公共汽车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一合资企业—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度,校方以汽车维修设备入股占51%,公汽公司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入股占49%。主要业务包括:开展轿车维修业务;满足校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需要并安排部分学生就业;开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岗前及岗后培训业务等。通过校企几年来的精诚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企业的技术和市场的优势,盘活了企业资产;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汽车专业的人力资源、先进设备及办学优势,培养了大批的汽车维修人才,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达到了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举办股份制合作办学机构。
在多种形式发展教育中,股份制合作办教育是最有活力的一种形式。同样是在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这种办学机构开拓了新局面。2009年10月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高尔夫学院依托辽阳职院和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的各自办学、实训及就业等优势资源,针对中国高尔夫产业中各类人才奇缺的形势,计划开设高尔夫场地服务、高尔夫运动、高尔夫商务管理等专业。高尔夫各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事现代高尔夫运动服务、管理和高尔夫产业相关领域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高尔夫俱乐部各类岗位管理、组织各类高尔夫赛事活动以及从事高尔夫企业的设施管理、经营与运作等方面管理的各层次人才。
(三)举办各种企业冠名班。
用工荒出现以后,校企合作关系悄然发生变化,从学校向企业套近乎、拉关系、看老总脸色行事到企业求助于学校,职业院校渐渐兴起“拆墙运动”,各种以企业冠名的学校正在兴起,如友嘉机电学校、青年汽车学院,职业院校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降低企业培养成本,满足用工需求,是一项“双赢”合作。目前在一些沿海地区,企业冠名班打造的“订单”学生正在走向就业市场,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上述三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各具特色,能够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有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满足了用工荒形势下企业的用人需要,是对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有益的举措,更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
[2]周蕖.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4]王大任.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