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血栓的中医临床辩证探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论血栓的中医临床辩证探要

蒋德平

蒋德平(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校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R7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035-03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血栓的形成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并通过对此类疾病的具体病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诊断方法的分析,进行血栓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

【关键词】血栓中医临床辨证论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及劳动强度的降低,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等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口总死亡人数中约占40%,已成为我国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死亡顺序列为第1位[1]。而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都与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栓可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脑梗死、静脉血栓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威胁人们的生命。因此,防治血栓形成也就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不同部位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痴呆,如多发梗塞性痴呆,颈动脉闭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栓性血管炎等。脑血栓同样可以引起癫痫病。本文对由血栓导致的疾病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从而在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中医学对血栓的认识

1.1血栓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血栓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可以把血栓引起的疾病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进行辨证施治。在祖国医学中,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症,故又属致病因素,临床上常见由痰浊、瘀血引起的病变有:眩晕、胸痹、中风、头痛等。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了栓塞性疾病与痰浊、瘀血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中医谓:“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又可运化水湿,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成因,虽与人体脏腑功能有关,但主要涉及脾胃之受纳运化。人体后天所需要的膏脂精微都依赖于脾胃的转输生化,这里自然也包括脂质及脂蛋白的生成与转输。脂质是水谷精微的一部分,参与人体正常营养与代谢,若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输化失常,使水谷精微的一部分变为浊脂,进入血液而血脂升高。血中之浊脂不能及时转化排泄,留而不去,反过来阻碍脾胃运化之气机,进而新的浊脂生成。如此互相影响,愈积愈多,不得清化而变为血中之“痰浊”。这与中医所说的痰浊在体内的生成过程是一致的。津液气血是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则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津液,运行全身,滋润机体。若因脾胃阳虚,湿浊凝滞,或肾虚水泛,或因郁而致气血不舒,或因过食肥甘厚味,致水谷精微及津液不能正常运化,聚则为痰浊。人之血流行于脉,依靠心气的推动,脾气的统摄,肝的贮藏,肺气的调节,肾气的温煦,方能运行正常。脏腑功能失去调节则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瘀滞,瘀血阻于心脉则致胸痹;阻于脑脉则致中风。

1.2辨证论治

1.2.1痰浊

根据虚实主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脾阳虚证:胸满,心下痞闷,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心悸气短,头昏目眩,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治以温脾化痰。方药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方中桂枝通阳化饮,白术、茯苓运脾行水:半夏、生姜和胃降逆,甘草和中通阳。若眩冒,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

痰浊中阻:胸满闷室,咳嗽吐痰,呕恶纳呆,食少口粘,舌苔厚腻,脉滑。治以化痰燥湿祛浊。方药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燥湿化痰;陈皮、甘草理气和中。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气化痰祛浊。

1.2.2瘀血

按虚实两类分别辨证论治。

实证血瘀:心胸痹闷刺痛;腹部或胁下积块;肢体疼痛,麻木;疼痛固定不移。得温痛减,得冷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桃红、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牛膝等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理气解郁,本方是治疗瘀血的常见方剂,广泛用于多种瘀血症的治疗。

虚证血瘀(血中夹实):乏力,心悸食少或心胸刺痛,或头痛健忘,或半身不遂,或腹中积块疼痛,舌色淡,有瘀点或瘀斑,脉涩弱。治以温阳益气,养血活血。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益气扶正行血,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活血化瘀通络。

2相关疾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

2.1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当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逸失调,寒邪凝滞,而致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及肝肾功能失调,致使痰浊、瘀血痹阻心脉,遇情志不遂、暴饮暴食、劳累过度、寒冷刺激等诱因而发。其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气滞、寒凝。在治疗原则上,本虚宜补,补心脏气血阴阳之不足,调肝脾肾脏之偏衰,尤以补心气之不足为重;标实当泻,针对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施化痰、活血、理气、温通之法,尤重活血通络。

2.2脑卒中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正气衰惫、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痰浊内生、情志过极使气血逆乱,产生瘀血阻滞、痰热内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遇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等诱发因素,而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其病性多本虚标实,上盛下虚[2]。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本病属内科急危重症,其病势往往暴急而发,患者预后较差。故在治则上,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行气疏肝熄风、清热利湿化痰、活血祛瘀通络、醒神回阳开窍的方法;后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当以益气活血、健脾祛痰、育阴熄风为主。经采取溶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稀释血液常规治疗,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均取得满意效果[3]。方中黄七重用大补元气,去瘀而不伤正;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养血、活血、去瘀;地龙、蚂蚁、土鳖虫通经活络,佐以全蝎、牛膝、鸡血藤,增强通经活络之力;甘草调合诸药。诸药合用,合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七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减少血栓形成及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加减补阳还五汤”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2.3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

本病属中医“脱疽”范畴,多由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滞血瘀、肾阳不足、血失温煦,或外受寒邪血脉闭塞而发。脾气不振,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达于血脉,津液不布,湿邪内蕴,聚而生痰,瘀阻脉络;肾阳衰惫,内不能化生气血以壮脏腑、鼓动脉搏,外不能充养四肢,致使气滞血瘀,瘀血日久,故而脱疽;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久而化火,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瘀于内,气血凝滞,脉道不通;过食肥甘辛辣、醇酒醪醴,脾失健运,郁而化痰,阻滞脉络[4-5]。《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老者气血衰,气道涩,易于瘀滞。”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气血两虚、血脉瘀阻、痰浊闭阻、湿热毒盛、寒湿阻络等因素郁结于内,而生病变。故在治疗上以行气散寒、活血化瘀、化痰除痹、燥湿清热祛其标,培补肾气,健补脾阳,补益气血而治其本为法。治疗方法均以活血通脉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基本方:当归、赤芍、丹参、地鳖虫各15g,蜈蚣1条,桃仁8g,红花6g,川牛膝、川芎各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加减:偏虚寒者加制附子、细辛、肉桂;血瘀痛甚者加炮甲珠、制乳没、马鞭草;郁而化热者加毛冬青、金银花、蒲公英、丹皮;气血两虚者加黄芪、熟地、白芍。4~6周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视症状变化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动脉造影,作治疗前后对照[6]。

2.4肾动脉血栓形成及栓塞症

本病属于“癃闭??范畴,多因饮食偏嗜,湿热蕴结,下注膀胱,或因脾失运化、痰浊阻滞,或因年老体衰,肾阳虚弱,或因气滞血瘀、瘀血阻塞,三焦水液运行和气化功能障碍,水道通调受阻而病。《景岳全书》描述:“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本病病性亦属本虚标实,湿热蕴结、浊瘀阻塞、肝郁气滞为标。脾气不升、肾阳亏虚、气化不利为本。故在治疗上,当以散瘀消结,祛痰化浊。行气通闭治标,而以行气散瘀、补益脾肾、助阳化气治标。

3结语

血管栓塞性疾病作为一类器官损害严重的血栓疾病,其发病和致残致死率不断提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作为一类全身性疾病,它可累及不同人体器官,临床症状表现具有较大差异性。我们治疗时往往只针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对症处理,治疗往往有失偏颇。通过对相关疾病研究,我们发现在中医病因病机方面均存在痰浊、瘀血、气滞等共性病理因素。以这些具有共性的病理、病因病机为基础,我们能够在临床治疗动血管栓塞性疾病实践中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整体性辨证分。在针对具体疾病的不同症状表现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把握疾病的共同本质,应用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等共同的基本治疗法则,以期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薇,赵冬.我国心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43-146.

[2]崔公让,谭鸿雁.动脉硬化闭塞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0-25.

[3]李诗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107.

[4]陆德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8-157.

[5]叶任高.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2-454.

[6]葛孝培.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4):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