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 2

胸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李华

李华(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山东新泰271200)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033-02

人的健康和疾病受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旦患病就会,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开胸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并由此会干扰手术的实施,对术后康复也会有所影响。2003~2006年我们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我院胸外科120例因食管癌、肺癌行开胸手术患者焦虑状态进行了测评,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20例因食管癌、肺癌行开胸手术患者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9~77岁,<50岁47例,≥50岁73例;高中以下学历89例,高中及以上31例。其中食管癌患者79例,肺癌患者41例。

1.2方法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测量患者的焦虑症状,并以SAS标准总分≥50作为判断焦虑症状的标准[1]。得分越高焦虑症状越重。

1.3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SPSS10.0软件包处理数据,α=0.05。

2结果

2.1120例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况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SAS标准总分分别为43.29±10.05.35.19±8.07,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5)。

2.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者焦虑状态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者焦虑状态比较,(x-±S)

与对应项比较*P<0.05

3讨论

3.1焦虑是因食管癌、肺癌行开胸手术患者主要的心理反应,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放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作为一个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有研究报道,手术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5%~60%[3]。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焦虑状态进行测评发现,焦虑是食管癌手术患者主要的心理反应,且手术前、后检出率亦不同,术前检出率为23.33%,术后为8.89%,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0.05),提示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特别是手术前必须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2因食管癌、肺癌行开胸手术患者焦虑状态与患者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关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的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以<50岁中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高,可能为中年人承担家庭和社会多种角色、心理压力较重、极易发生心理冲突和应激的缘故(2)无论手术前、后,学历愈高,焦虑程度愈重,发生率愈高;其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较高者,多为脑力劳动者,知识面相对较广,懂得一些医学知识,但又不甚了解,这种似懂非懂的加之术后的躯体不适,促使病人焦虑症状加重,另外文化程度高者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讲究生活的情调和品位,术后对虚弱的身体状况更易产生焦虑(3)手术前担心医生不负责任的比例较高,且与焦虑症状关系密切,说明决定和影响疾病转规的手术者是困扰病人情绪的重要因素(4)自费者抑郁现患率较高,与经济压力有关(5)担心成为家庭累赘,无论术前或术后其抑郁现患率较高,提示给病人以精神鼓励,争取社会支持及家庭理解均有重要意义。

3.3心理干预的作用,针对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的问题和非正常情绪,护理工作者应运用心理手段,对护理对象的精神方面给予调适,并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指导,特别是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采取主动热情的态度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配合手术和药物治疗以及基础护理,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也是心理干预的重要方法和手段。[2]

3.4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及亲属应以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改变引起患者焦虑的环境状态,而使手术患者改变自己对应激的心理反应,使其精神上努力保持情绪控制,减少不良反应。即帮助患者在手术情境中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使其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克服消极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平稳、安全地度过手术期,获得令人满意的术后康复。研究证明,经过心理调整的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动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也减少了。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3.4.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患者的手术是在医护人员的操作下进行的,而医护人员对于患者来说,是具有相当权威的,医生的每一个动作或表情,对患者都有心理影响。所以,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尽快地主动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详细介绍病区情况,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让患者知道谁是自己的主治医生,谁是自己的责任护士并加以信任;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用和蔼可亲的态度、科学的语言,以适当的方式把手术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告诉患者,使其了解真象,消除顾虑,特别要防止以冷漠的表情,生硬态度对待患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及归属感。

3.4.2应用行为控制技术[4],及时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常用的行为控制技术有:①情绪松弛训练法:如术前腹式深呼吸放松法;②示范法:通过看录像、患者现身说法,学习和掌握克服焦虑的方法;③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对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患者增强信心和自我控制感,只有这样遇到问题就能采取积极的应付措施。④催眠暗示法:在日常医疗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多采用一些催眠暗示性质的正性暗示语,以增加患者安全感,并降低心理应激的程度。

3.4.3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患者一旦入院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变得消沉、脆弱。患者离开家庭、工作和原来的群体,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往往就会产生孤独感,而面临的手术又常常会加重孤独感使焦虑加剧;特别是有些患者在入院之前就已经存在家庭、社会或人际关系等矛盾冲突,这时的心境就变得更差,很可能产生强烈而持久的焦虑,进而影响手术效果。所以,患者家属、同事、领导或朋友对患者心理上给予关怀、抚慰和支持,能很好地减轻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这是医护人员难于起到的作用。

3.4.4术后应定期访视患者、观察病情,应用适量的止痛药物可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者除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文素养,提高自我完善的自觉性,不断钻研探索。在向病人投入人文关怀中不断完善自我,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与病人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临床专业护理水平,而且更要努力学好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的专业知识,保持自身的良好心理状态,更好地为病人提供高水平的护理[2]。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AS).上海精神医学精神科评定量表,1990,增刊:42.

[2]王洁,李惠玲.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67.

[3]胜利,许又新.围手术期焦虑及干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101.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