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

张佃春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三庄中心卫生院276821

摘要:目的介绍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方法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组119例,结果痊愈10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23例,结果痊愈51例,显效28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6.2%结论该疗法治疗急性腰软组织损伤痛苦少,见效快,比对照组疗效较佳.

关键词:远道经络辩证取穴;运动针感;针运热感

自2001年以来,根据远道径络辩证取穴,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治疗组119例,男72例,女47例。年龄29到77岁,平均44岁。40岁以下54例,40到60岁50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0.5h到18d。有明显外伤史65例,劳损史44例,受凉史10例,无明显发病原因3例。损伤部位,腰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60例;腰背肌筋膜损伤者49例;腰胀痛及腹者10例。对照组123例,男72例,女51例。年龄29到77岁,平均44岁。40岁以下64例,40到60岁55例,60岁以上4例。病程0.5h到18d。有明显外伤史64例,劳损史50例,受凉史5例,无明显发病原因4例。损伤部位,腰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67例;腰背肌筋膜损伤者54例;腰胀痛及腹者2例。

1.2诊断依据多有明显的外伤史,骤然发病,腰部剧烈疼痛,牵扯至下肢或腹部、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体检因肌肉痉挛而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局部可触及压痛点。X线检查关节结构无明显改变排除骨折。

1.3辩证分型根据腰部经脉和疼痛部位,将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分为4型。督脉经行;脊柱正中疼痛,多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足太阳经型;脊柱外侧疼痛,多见腰背肌筋膜损伤。足少阳经型;一侧腰痛;牵扯至臀部,大腿根和后部,多见骶棘肌、腰臀肌筋膜损伤。足阳明经型;腰涨疼及腹,不能左右回顾,多见合并腹膜后组织损伤直接刺激腹膜或交感神经链,或合并脊神经后支受刺激。

1.4治疗方法与结果

1.4.1.针刺疗法取穴治疗组取穴:病人取坐位。暴露肘部,屈肘90°,取曲池穴与手三里穴连线上中的为针刺点,暂取名“闪腰穴”。以75%酒精消毒,以2寸针在此穴直刺,当针尖有骨性抵触感时,说明针尖以至桡骨近端,虽轻轻退针,改变角度使针紧贴桡骨前面进入,此时进针稍有阻力,说明针尖已进入骨膜或韧带区,即环状韧带,此时病人诉述酸麻胀感明显时,留针30分钟。常规取穴:督脉经型取人中,足太阳经型取后溪,手少阳经型取液门透中渚,足阳明经型取手三里。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性消毒,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用捻转提插泄法。留针30分钟,

1.4.2运动疗法上述两组针刺得气后,在留针期间均使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腰部.能站立者,主动作前俯弯腰、左右旋转、下蹲踢腿等各种动作;不能站立者,卧于硬板床上,医者协助患者作斜扳、后伸扳、运旋、牵引、叩打等动作。主动运动宜缓慢,运动幅度逐渐增加。被动运动用力要轻缓而柔,不宜过猛。

1.4.3治疗反应运动能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这是针刺手法成功的标志。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残余体位疼痛(如前屈痛、侧弯痛等),则保持此疼痛体位,并行捻转提插泄法,其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此时患者即感腰部酸软舒适、疼痛消失。每天一次,每3次为一疗程,最多2个疗程。

1.4.4治疗结果疗效标准:腰疼明显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者为痊愈;腰疼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范围为显效;腰疼减轻、功能部分恢复者为有效;腰疼症状及功能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疗效评定:治疗组119例,结果痊愈10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23例,结果痊愈51例,显效28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6.2%。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关系见附表。

2讨论

2.1病机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古代文献称之为“闪腰岔气”或瘀血腰痛。清▪尤在泾《金匮翼》中述: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有之,若一身损伤,则血脉凝涩,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说明了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系外力和局部活动不协调等因素引起,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而不通,“不通则痛”,故临床上出现腰腿疼痛转侧困难等症状。

2.2远道辩证取穴根据祖国医学“巨刺”取穴原则“下病刺上、上病刺下”。督脉的人中穴为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的效穴,“脊背墙痛泻人中”。手足同名经络上下对应且相通。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之输,八脉交回穴之一,通督脉,循行腰背部,可治足太阳经经病,并兼治督脉经病。液门穴相当于手针坐骨神经痛点,对于下肢牵涉痛奇效,中渚穴为手少阳经经之“输〞”,“输主体痛节痛”,故取液门透中渚治疗足少阳经病。手三里、“闪腰穴”属于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之可推动气血运行,可治阳明经腰痛。因此可以看出原道经络辩证取穴有两个特点:一是远离患位,避免直接针刺疼痛区:二是不妨碍患部活动,可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这都为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疗法奠定了基础。

2.3运动针感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叫做针刺运动疗法。针刺“得气”使腰痛锐减,运动自如,而运动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这样远近结合,上下呼应,有利于经络气血的疏通,“通则不痛”。故出现腰部越运动针感越强,疼痛越减轻的现象。其实针刺运动疗法和药物一样,为了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保证刺激的“剂量”,二要维持一定的有效刺激时间。进针后的刺激量以获得“得气”效应为度,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运动针刺部位持续产生的针感并保证了逐步增强,保证了相应的有效刺激量;而运动针感的持续产生又避免了静留针过程中患者酸、麻、重、胀等得气感的减退或消失,维持着针刺有效刺激时间。这两个重要的因素产生都离不开运动针感,可见运动针感的产生标志着针刺手法的成功与疗效的关键。

2.4针运热感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使腰部产生温热感,称之为针运热感。针刺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紧张度降低,血流量增加。同时肌肉,韧带,筋膜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又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肌肉各血管开放,保证更多的血流量通过。针运热感的产生改善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了损伤组织的修复;控制和减缓炎症反应,吸收由炎症反应所致的渗出、充血、水肿,减少了炎症渗出物对游离末梢神经的刺激。同时降低致痛物质的浓度,提高了痛阈。

总之,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效果较佳,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1)远道经络辩证取穴,(2)运动针感,(3)针运热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采用局部针刺,重推拿的方法,直接刺激患者的疼痛区,不利于缓解痉挛,甚至加重疼痛。但是远道针刺的同时配合主动或被动运动,常常顺速取得解痉止痛之效,正与针麻下活动解痉原理相吻合。针刺镇痛是一种生理过程,不可能使机体的痛觉机能消失殆尽,不像全麻患者痛觉消失,肌肉完全松弛,仍有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存在,则又保证了适当肌张力和痛觉防御系统,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能有效的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消除了临床上运动会增加腰部损伤的顾虑。

参考文献:

[1]针刺运动疗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82,2,43—44

[2]吕洪江,张谬,方树森,等,针刺对微循环血液影响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86,5,26—28.

[3]王舜,王庆甫。功能锻炼疗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1993,5,35_36.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