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及解决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及解决途径

范波

范波云南中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650500

摘要通过对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提出相应解决途径,旨在阐明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化电影利弊分析解决途径

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国家汉办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已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所孔子学院,年内将增至200所⑴。2003年,美国有200所中小学校开设中文课,2006年增长3倍;2004年,中国派出69个对外汉语教师,2006年应开设中文国家需求,派出1000名志愿者和1000名教师;2005年,海外有近3万人参加汉语考试,2006年翻了一番。目前全球学习汉语者超过3000万人。

汉语国际推广新战略的提出,对于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加强汉语的国际推广,可以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满足全球不断升温的“汉语热”的需求,满足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积极地参与方方面面的国际事务,取得的了一定的话语权⑵。因此加强汉语的国际推广,既有利于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又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软实力。此外,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应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赢得自己的席位。

在中国近二三十年的文化输出中,电影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很多外国人都是通过电影才对中国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⑵。例如,中国的武打片就使得许多国外青少年了解了中国的武术文化;电影《刮痧》让中外观众了解了中西文化差异引发的沟通障碍。因此,电影,特别是反映中国文化的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1.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1电影的直观性、生动性有利于加深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当教师试图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常常是使出浑身解数,费尽周折,不一定能把需要向学生教授的知识讲解清楚。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时,需讲解“活字印刷”这一概念。因其太抽象,无论老师怎么解释,还是有学生不明白。此时若让学生观看介绍该发明的记录片,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认识到这一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意义。又如,在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汉族传统婚俗时,选取有举行婚礼场面的影视作品片断,边讲解边让学生观看,就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1.2电影的趣味性、知识性,可避免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现象产生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深知,对那些汉语初学者而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比学习汉语语言知识更具挑战性。这是因为其一,这些汉语初学者刚刚起步,他们面临最大的学习困难就是汉语语音、语调、字词、句子结构的学习。这对于没有汉语背景的外国学生而言,不是件易事;其二,要想学好汉语,就得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汉语,增加对中国的了解,与中国人民沟通、交往。而要做到这一切,不付出艰苦的努力是难以达到的。而此时的中国历史文化学习无疑又是一个沉重负担。任课教师若不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势必会加重外国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困难度,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影视作品帮助他们学习,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时,笔者就选取了介绍北京颐和园的记录片作为教学素材。在播放影片前,先将影片涉及的生词、句子和语言点进行讲解,再在播放时,结合学生领悟情况做进一步补充、说明,收到不错效果。这样就可避免因教学内容抽象、难懂而引发的枯燥、乏味现象产生,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

1.3电影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在语境中的实际应用

无论是语言的教授者还是学习者需明白,只有了解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正确应用才算得上掌握了语言本身。任何脱离语境的语言学习都是空洞、乏味,收效甚微的。汉语尤其如此,其语言特点决定了其使用的复杂性⑶。对外国学生而言,了解和学习汉语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只有通过观看介绍清朝历史的影片,学生才会知道像“皇阿玛”,“老佛爷”的称谓已不适用于当代的中国社会语境。又如,“屋里的”“当家的”是北方方言对妻子和丈夫的称谓。通过让外国学生观看反映北方生活习俗的影片,就可让学生理解这些称谓的含义。

2.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消极作用

虽然以上论述了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中的有利之处,但任何事物的发生各有利弊,只是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利大于弊,但我们还应加以规避。

2.1电影难度把握不准,易给学生造成学习中国文化的困难心理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时因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影片难度,过高地估计学生水平而出现教师虽做了精心准备,但影片播放后学生反响平平,甚至出现学生中途退场或睡觉的尴尬场面。这样一来,没有让影片起到向学生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引发他们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畏难情绪。

2.2电影内容选择不当,易在中国文化学习方面误导学生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所反映的未必都是客观的真实,它所选取的角度,从文化输出的角度来说,也未必都是恰当的。因此,有些电影很容易使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例如,很多外国的年轻人看了有关中国武打电影后,有一个基本印象就是,中国武术就是打人的,暴力是中国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这完全是对中国武术的误解。我们对武术的介绍,则应当选取它强身健体的实际作用和武术本身所体现的扶危济困、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两个角度,这样才能避免产生中国文化的误导性。

2.3电影语言欠标准、规范,不利于学生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

电影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因而,电影本身难免出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标准或欠规范,甚至出现诸如粗口类的东西。若此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就会给带来负面影响,也会使学生学不到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知识。例如,有个学生在观看介绍中国抗战历史的《小兵张嘎》后,就记住了“操你奶奶的”的表述,而且在不明白其骂人含义的情况下,就造了这样一个句子“你的奶奶很慈祥,操你奶奶的慈祥”。从此句不难看出,他误以为这句骂人的话类似于英语的程度状语,可以用来修饰另一形容词。经老师解释、纠正后,他才明白其含义和使用语境。

3.解决途径

针对以上提到的中国文化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消极作用,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加以解决。

3.1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向上的影片

在对外国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学时,授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课前一定要做充分准备,要审核所播影片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存在政治上、内容上、语言上不妥之处。切忌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随意拿一部影片就当作教学内容的做法。且在挑选影片时,要尽量选取针对性强、有一定教育启发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影片。不要选择暴露社会阴暗面太多或单纯搞笑娱乐的影片。要使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真正学到他们所需的知识。

3.2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选取难易适中,生动、有趣的影片

当然,教师在挑选影片时,也不能一味地仅从政治意义的角度去考虑,而忽略了影片所具有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选取难易度适中,生动有趣的影片。例如,在教授成语典故时,可选择讲述成语故事的动画片作为教学内容;在讲授中华美食时,可放映介绍中国著名菜系的记录片等,这样就可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影片,获取和中国文化有关的知识。

3.3尽量选取语言标准、规范的影片且语境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影片

教师在选取影片时,除了要注意其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趣味性外,还需留意影片使用的语言是否标准和规范。然而,要做到所选影片的语言须绝对标准、规范是不现实和做不到的。但教师应考虑尽量选取语言相对标准规范的影片作为教学内容,以达到使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既了解了中国文化,又学习了规范语言的目的。

总而言之,汉语国际推广决不只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上的古老中国和当今迅速发展、日趋壮大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孙琴,李艳,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策略分析[M];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2】赵金铭,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M];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