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佛山中学271500
摘要体育意识是学生对体育的本质和规律的主动认识识,它可使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它可以起到延伸学校体育教学及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独特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地进行辅导和培养,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意识因素现状
一、影响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因素
(1)受到主体因素影响
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性别、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差异,主观认识及意识品质都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他们体育意识的差异,主体因素是中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内因。中学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和程度再次表现出性别差异,男生体育直接参与意识要强于女生。同时男女生体育消费意识又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男生要强于女生。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
(2)学校、家庭的影响
由于重智轻体,学校体育得不到就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教师觉得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于是就能教多少就教多少,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而学生则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家长对孩子进行单纯的甚至是过度的智力开发,而普遍忽视了健康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身体,他们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偏重于学业、成绩。闭口不谈其体质和健康状况,至于体育成绩好坏无关紧要,对体育持否定态度。
(3)意志的影响
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的一代年青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学生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学生从小生长在较优越的环境中,意志力较差,在体育锻炼中很多学生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体育锻炼。所以体会不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及对智力、学习效率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影响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肩负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任,他们是否具有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改变社会的能力,是否能坚持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都与他们所具有的意志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不容忽视
(4)体育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受着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运用的是三基教学。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推动运动教育,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明显的竞技色彩。学生学会的只是一些技术、步骤和动作方法,努力目标是考试。教师则通过学生技术成绩和达标来评判学生的运动能力。至于健身锻炼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似乎没有义务去教和学,由于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和模式,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受教育处于被动状态,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很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5)场地器材的影响
由于各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使得原来紧张的体育场地设施更加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三大球和田径等运动项目,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因场地器材缺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女生较为明显。
二、培养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对策
(1)加强体育理论教育,提高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认真上好理论课外,应当把体育科学知识讲授贯穿到每次实践课中,中学体育教学应尽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中学生特点的体育与健康理论体系,尽快行政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之处。只有他们了解知道运动的价值,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及价值创造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作为价值主体,使他们知道作为跨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既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只有体育运动才具有使他们强健的价值属性。只有使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具有价值的功能,才能更加完善地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2)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
实践证明,要有效培养学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首先,端正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区分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在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与锻炼,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实践。唯有实践,体育意识才会产生和发展,才会有体育习惯的养成。
(3)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认真完成练习,并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意识检验与评价自己的意志努力程度,使学生明确自我意志培养的同时,激发自我锻炼的动机。体育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兴趣、习惯、爱好、个性特征的培养。教师应加强课外锻炼的辅导力度,从而强化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使学生意识到要想身体健康就必须按照个人意识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使之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自觉反映。
(4)改革体育教学,突出兴趣培养
青少年进入中学后,新的老师、新的体育项目、新的学习要求都迫使他们迅速提高心理水平,以适应新的生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积极参与,终身收益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理论教材的选择要突出实效性、针对性、趣味性。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内容,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达到不断完善体育理论知识,增强体育意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教学的心理、娱乐和审美效应,大胆改革教材内容,增强一些简单易行、趣味性浓的运动项目。
(5)多种方式增加体育资金投入
中学主管部门,在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开展有偿体育锻炼,以解决目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国家财力有限,体育投入不足的实际问题。开展中学有偿体育锻炼,应开展那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办中学体育、引导师生员工投入健康消费,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程小虎.《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中国学校体育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3】落云柯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及对策体育学刊1999年第3期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