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部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譬如,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有效;提升;科学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中国教育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通俗角度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核心问题应该是经过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对于某一学科,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学习之中,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而“兴趣”和“收获”,就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依据。
1.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
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能不能使兴趣得以维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碰到的新问题,产生了强烈探究的求知欲望时,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才会积极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更强烈的学习激情。
2.学生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学习必然要讲求收获和回报。因此,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的学生学习收获,必须在课堂教学之中具有明显的体现。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都表现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而负效教学是指学生对教学产生抵触、排斥、厌恶的学习情绪,干扰学生的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二、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我们应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如教学《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课时,教师有意让学生观察“我今天外表看起来有什么变化?”在学生发现教师今天手指上佩带一枚“金戒指”这一“新大陆”后,惊喜之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开展营造了轻松的氛围。然后教师再郑重地告诉学生说老师本来是不允许戴首饰的,但是这枚戒指是我刚刚在路上捡到的,同学们想知道它是否是纯金的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创设了悬念,诱发了学生个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创新学习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问”,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实践证明,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产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可以想像,没有了问题意识,课堂将会是一潭死水,永远激不起美丽的涟漪。
我国古代学者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在教学《压强》一课时,大家知道压强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所以笔者先给学生描述一个跟压强有关的生活现象,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问题,再逐步引导学生提出跟物理有关的科学的有价值的问题。经验表明从学生不断思考,螺旋式地不断由浅入深提出问题,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可培养起深入探索的兴趣。
4.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突发问题,并非按照课堂设计思路进行运作,这时候只要多加留意,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比如“学生的插嘴”,它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有的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殊不知,这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如:教学《杠杆》时,当讲完杠杆的平衡原理,还没等笔者发问,一位同学就急忙插嘴说:“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够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力气跟我们差不多,那么他所需的那根硬棒肯定要很长,这根硬棒到底有多长?”笔者听了先是一楞:这个问题不是我这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笔者本来打算要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交流讨论的题目,用以提高兴趣,不想被这小子打乱了!笔者迟疑了一下:倘若停下来讨论势必会影响本节教学任务,如果把学生敷衍一下,告诉他们课后再进行讨论也是可以的,但这可能会伤害学生地积极性。所以当时笔者就顺水推舟,“将错就错”地和学生一道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这一做法马上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漾溢着快乐的笑容,笔者很庆幸自己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就是这“插嘴”的火花引燃了全班同学求知的火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吗?因此,我们要打破陈规,允许学生“插嘴”,自觉参与讨论,畅所欲言,让课堂教学多一点民主,少一点“纪律”,多一点活跃,少一点沉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5.建立课堂有效性的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评价应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
(1)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它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
(2)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但不是关注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过渡是否自然,教学基本工如何,而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即“以学论教”来评价教师。
(3)不以课堂容量论有效性高低。一堂课有效性的高低不以教师上了多少内容,讲评几张试卷,讲了几道例题。而是要关注学生学了多少,哪些能力、技能等到了提高,学生是否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每一次的课改都会给我们许多惊喜,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挑战,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问题。作为每一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以学定教,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新星学校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