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和拔针方法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和拔针方法的探讨

赵陈慧赵海霞

赵陈慧赵海霞(十三局医院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探讨更适合老年病人的静脉穿刺和拔针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使其更配合治疗。方法:们采用分组的方法来进行对比测试:将130例老年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新方法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0.5小时后对比两组方法疼痛的感觉。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118-02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途径。90%以上的住院病人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如何运用最佳的静脉穿刺法和拔针法减轻病人痛苦,保护好静脉是广大护理人员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们对130例老年病人采用两种静脉穿刺法和拔针法所致病人疼痛反应进行观察比较。

1临床资料与方法

我们采用分组的方法来进行对比测试:将130例老年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新方法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0.5小时后对比两组方法疼痛的感觉。最后将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新方法后,患者无一例不满意。

1.1选择心理素质良好,技术操作熟练的主管护师专人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均选用山东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华医疗)生产的输液器,5号头皮针。取温度相同的同一液体及药物,采用自身对照法。按接受静脉穿刺的不同时间即星期一、三、五为观察组,星期二、四、六为对照组,并对疼痛感作比较。两组均选用手背同一条静脉进行观察。

1.2观察组:星期一、三、五,嘱病人平卧,选择好穿刺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扎止血带,嘱其不握拳,操作者左手握病人四指(除拇指)向下压,使腕部弯曲,以绷紧皮肤。采用新方法: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右手持穿刺针,拇指、食指分别持针柄,针柄与皮肤垂直,针尖与皮肤角度为35°~45°角快速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平行送入少许,按常规固定,调整输液速度。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采用改良拔针法,左手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使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同时被压,接着护士用右手捏住头皮针针柄,并将针柄抬高10°-15°,顺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同时向下加压,不可用力过大,并将穿刺侧上肢微抬。用同样的力继续按压5min,凝血机制异常者根据病情延长按压时间至6-10min。

1.3对照组:星期二、四、六,嘱病人平卧,握拳,操作者采用传统方法,针尖斜面向上,以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其余操作同观察组。拔针时,按中专教科书上所讲,将棉签与血管垂直横压在皮肤针眼上快速拔针。

1.4静脉穿刺时疼痛指标采用数字评法,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类,将无痛、疼感、轻微疼痛划分为轻度疼痛,疼痛较重为中度疼痛、剧烈疼痛为重度疼痛。拔针评定标准:无痛,病人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感;微痛,病人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但穿刺部位有短暂的刺痛感,疼痛时间<8s;剧痛,病人出现皱眉,紧闭口唇或张口甚至呻吟,上肢或下肢反射性回缩或抬高,头部抬起,病人诉穿刺点疼痛,疼痛时间>12s。

2结果

2.1根据实验结果,两组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疼痛反应情况如下:

采用老方法:(例次)

结果显示,采用新方法对老年人进行静脉穿刺及拔针时的疼痛感比采用传统方法明显减轻,病人满意率高。

2.2老年人对不同静脉穿刺及拔针方法的疼痛反应如下:

2.2.1不握拳,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穿刺法

老年人真皮的弹性减弱,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变薄,皱纹增加,血管弹性差且易活动。操作者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针头立即穿过皮肤及血管肌层,不使血管外壁及皮下组织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减少穿刺时间,从而减轻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另外,疼痛强度与外在刺激强度、速率、刺激时间、作用面积有关。皮肤痛觉纤维是游离的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200个,当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时,首先引起组织内释放某些致疼物质,作用于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冲动并传入中枢引起痛觉,所以表皮对疼痛特别敏感。针尖斜面向左穿刺法,利用针尖刃面的锐度,针尖与皮肤表面点面积相对减小,进针速度快,皮肤受损范围小,对皮肤的伤害性刺激减轻,故痛觉减轻。

2.2.2改良拔针法

首先,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硬化、高血压、血脂高等病症,经常服用降血压、降血脂、疏通血管、抗凝等药物,血液凝固时间比年轻人相对要长,另因血管硬化,末梢血管因纤维化而失去弹性,静脉质地较硬且脆,使老年人的凝血时间延长。其次,从力学原理来分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作用的三要素,改良拔针法左手食指的压力位于针尖上方约2cm处,所以与传统拔针法相比,力的作用点被移位,这时,无论作用力的大小如何,拔针对局部血管壁均不会产生直接作用,故而疼痛感明显降低。一般情况下,针头在血管腔中呈漂浮状态,与周围的血管壁并不接触,若针头与血管壁紧密接触时,输液时就会发生速度减慢或停止。当用传统方法快速拔针时,棉球压住针头,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垂直时,棉球继续向下加压,这时针尾向上翘,向外拔针时,针头的刀刃损伤血管壁而引起疼痛和出血。改良拔针法是先慢后快,将漂浮状态的针头慢慢向外拔,血管壁不受损伤,这就是不引起疼痛和出血的原因,强调针头血管纵轴平行,切勿用棉棒压针头部。

2.2.3病人握拳、针尖斜面向上直刺法

真皮内的纤维排列有一定方向,一般与关节运动的张力方向一致。皮肤的表面有纤细的褶皱皮肤,皮纹交织成菱形、三角形或多边形,在手背部特别明显[5]。操作者左手握病人四指并向下压,使皮肤绷紧,皮肤及真皮内的纤维走向与进针方向一致,减少阻力,增加进针速度,从而减轻疼痛。而握拳时使皮肤呈横向走行,增大进针阻力,加重疼痛。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法,由于针尖斜面的缺口大,马蹄样斜面对皮肤组织血管壁的切割性损伤面较宽,易致肌纤维断裂,将皮肉切碎而堵塞针孔,致穿刺失败,因此增加病人痛苦。

3讨论

3.1要针对实际情况,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减轻其疼痛感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比正常老年人更加怪癖、固执、容易激动,他们在疾病阶段对医院有着一种恐惧感,有的甚至与医护人员不合作,并且要求护士一次穿刺成功。所以,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在穿刺时有意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消除其恐惧感和不信任感,使患者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静脉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感。

3.2为了减轻老年病人的痛苦,还要特别注意穿刺针的选择因大多数老年病人心脏功能比较差,根据病情,在不要求快速滴入的情况下可选择5号头皮针,因其针身短,针头斜面较小而锐利,可降低血管损伤面积,以利于保护静脉,确保穿刺成功,减轻疼痛。

结论

采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穿刺法及改良拔针法,对老年人的皮肤血管损伤小,可以达到减轻老年人疼痛的目的,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