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芹(湖南省东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25900)
【摘要】目的旨在评价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效果,以寻求适宜的干预模式。方法对东安县主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从业人员匿名问卷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前后目标人群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安全套使用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值。结论开展外展干预服务,“面对面”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评价
前言
中国艾滋病联合评估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共计379348例,其中AIDS病人138288例。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居首位。娱乐场所是性活跃人群频繁出入的地方,因此,为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高危人群中流行,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经性接触向一般人群传播,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但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艾滋病防治知识贫乏,且流动性大,活动隐蔽,这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寻求一种合适的干预模式对于工作的开展来说尤其重要。本文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以评估此方法的适用性。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2011年8—11月抽取20余家公开营业的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外展干预开展前调查397人,获得有效问卷372份(占93.58%),外展干预开展后调查338人,获得有效问卷315份(占93.04%)。
娱乐场所包括:卡拉OK/歌舞厅、夜总会、休闲会所(足浴、美容美发、桑拿、按摩)及部分站街女
1.2方法:由经过外展服务培训的专业人员到娱乐场所采用健康教育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选择题的方式,对目标人群作调查,了解人口学情况及其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在商业性行为中是否使用安全套等问题摸底,当场收回问卷。然后把印有精简、明了的有关性病(SID)、艾滋病(AIDS)知识的小册子发给她们,同时免费发放安全套。待双方熟悉一些后,再播放一些病例的VCD给他们看,并讲解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当场解答疑问。每月上门一次干预服务,并留下联系卡,让她们遇到疑问时可以咨询,并结合同伴教育进行健康教育。三个月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次发放同样的问卷,得到调查结果。同时免费提供HIV抗体检测、SID项目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2.1.1性别:此次共调查386人,均为女性。
2.1.2年龄: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20岁以下54人,占13.98%;20岁至29岁296人,占76.68%;30岁以上36人,占9.32%。
2.1.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共304人,占78.76%;已婚62人,占16.06%;离异6人,占1.55%;有固定性伴/同居者14人,占3.63%。
2.1.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共289人,占74.87%;小学36人,占9.33%;高中/中专41人,占10.62%;大专及以上学历者17人,4.40%;文盲3人,占0.78%。
2.1.5户籍:以农村为主,共269人,占69.69%;城镇117人,占30.31%。
2.2性病知识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干预服务结束后,每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有所提高,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艾滋病知识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共用针具会感染艾滋病”的回答在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其它问题在干预后回答正确率均有提高。见表2。
2.4安全性行为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除“安全套可以重复使用吗”的回答在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其它问题在干预后回答正确率均有提高。见表3。
表1性病知识调查n(%)
3讨论
目前,艾滋病已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现已证实,同艾滋病作斗争的最大希望就是通过健康教育等干预形式帮助人们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选择比较安全的行为,从而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本次接受调查的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以未婚女性为主,年龄以20-2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居多(74.87%);主要来自农村,娱乐场所主要是卡拉OK、夜总会。干预服务前大部分从业人员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低,绝大多数渴望获得更多的有效的防治知识。对“与艾滋病患者接吻不会传染到艾滋病”答对率为32.8%、“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答对率仅为25.0%,提示对日常生活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认知误区。另外目标人群对“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会是艾滋病患者吗”,“感染艾滋病毒后一般多久能检查出来”的认知较模糊,正确认知率干预前仅有29.03%和16.13%,干预后虽然有效地提高到70.97%和83.87%,提示我们以后在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中和具体的行为干预时,要加强带菌者不一定有症状、艾滋病的窗口期等等这些概念的宣传,使大众更全面了解性病、艾滋病知识,使目标人群提高普遍预防的意识,在性行为中更好地做到百分百使用安全套,有效地防止性病、艾滋病的蔓延。正因为对防治知识的缺乏所以引起目标人群对艾滋病的恐惧,也是导致人们歧视艾滋病人的重要原因。干预后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大幅度提高(X2检验P值<0.01),尤其是对日常生活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认知大大提高,反映了在此类人群中展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大部分从业人员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但安全套实际使用率低。最近一次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49.73%;讲课后愿意使用安全套的占78.73%,提示这一人群对可能感染艾滋病风险感知意识薄弱,当中存在着知识与行为分离的现象。目标人群在与非固定性伴性交时不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客人”不愿意用,提示要在目标人群中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艾滋病,在健康教育中应着重提高目标人群说服“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而“客人”是非常不固定的大众群体,因此必须加强对公众相关的健康教育,在普及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同时,大力宣传安全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作用,促进人们对安全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营造使用安全套的社会大环境。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套100%在我国的推广,今后的干预措施除了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重点放在持续的行为干预上。进一步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倡导安全的性行为,从而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减少这类高危桥梁人群HIV向普通人群传播。
参考文献
[1]黄芳玲,钟山.对暗娼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效果评价及伦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03):36-37.
[2]周佳慧,黄志明,邓宝清等.外展服务提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效果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年综合2.
[3]薛珲,刘惠,王千秋.进一步扩大HIV检测咨询服务的必要性[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2):202-206.
[4]吴润梅,李福令,关文坚.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