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岩
(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后的营养状况以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为35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干预四周后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含量,通过SGA体系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定。而对照组35例患者则采用UC常规护理,并将两组改变的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血清ALB、PA含量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通过饮食护理干预后,血清ALB、PA水平以及SGA营养的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个性的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血清ALB、PA水平,还可以改善患者SGA营养状况,从而为后期治疗效果做了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饮食护理;溃疡性结肠炎;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为进一步了解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本文选择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饮食护理),两组各为35例患者。观察组3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均在18-55岁,平均年龄为(36.1±7.2)岁,病程为4个月至5年,其中营养状况(SGA)评级A级为2例,B级为15例,C级为18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7例,年龄均在19-57岁,平均年龄为(38.2±8.3)岁,病程为5个月至6年,营养状况(SGA)评级A级为1例,B级为18例,C级为1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住院资料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U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基础之上进行饮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出自同一组医生的操作,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知识,介绍所处的医院环境以及相关医疗设备,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切忌食用生冷、刺激性的食物,需要养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习惯,为患者安排好病房以及调试好病房温度等其他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优质的饮食护理干预,干预前,首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能量需求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自身的体质、饮食习惯制定饮食计划,给予相应的饮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制定饮食计划,而不是急于调整饮食。饮食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鼓励患者尽量多食用易消化、低脂肪、不易刺激的食物,尽量避免患者过敏以及不耐受的食物。在制定饮食计划时,指导患者正确饮食的同时需要将不耐受食物排除在外,另外,尽量将通常不常吃的食物纳入饮食计划中。针对忌食食物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其纳入饮食计划,比如常见的鸡蛋、鱼虾、牛奶等,以便后期忌食食物处于“轮替”的状态,但是每次只需纳入一种忌食食物,纳入第二种忌食食物需要在第一种忌食食物一周后方可纳入。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饮食笔记,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需要对患者当天或当餐的食物进行记录与对比分析,方便后期找出不耐受食物,并对其进行分析,另外还需为患者选择替代不耐受的食物。在饮食护理过程中,为了方便患者日常饮食是否需要增减,护理人员需要正确评估患者的能量需求,针对微量元素、维生素摄入不足的患者,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药补,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更好吸收。
1.3观察指标
通过四周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前蛋白(PA)和血清白蛋白(ALB)含量进行监测,并通过GA体系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定,主要分为三级,即营养良好(A级)、中度营养不良(B级)、重度营养不良(C级)。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呈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采用x?检验对两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ALB、PA的含量均无较大差异(P>0.05),通过四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B、PA的含量明显有所增加,而通过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则增加幅度缓慢,(P<0.05)详见表一。除此之外,干预后观察组在SGA营养状况分级明显得到改善并明显高于对照组,A级人数增加,C级人数减少。(P<0.05),详见表二。
3.讨论
近些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因其具有病程长且易复发的特点,容易导致癌变的几率也逐渐提高。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未明确,但是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该病跟患者基因、心理因素、免疫、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饮食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地位。饮食因素主要由于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摄入限制以及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因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患者对部分食物摄取出现了限制,造成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相关研究曾指出,在一定的治疗条件限制下,适当给予优质的饮食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复发率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时,因肠内营养得到充分补充,营养支持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其治疗过程较长,不能完全采用此疗法治疗,需要采取饮食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由此可以看出饮食护理的重要地位。在临床治疗中,提前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通过记录与观察对患者不耐受食物进行排除,并选择其他食物进行代替,就是所谓的轮替饮食法,从而促使肠内或肠外进行营养支持,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缓解。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经过4周的优质饮食护理和常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以及ALB的含量均发生变化。观察组通过优质饮食护理,PA以及ALB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的SGA的级别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A级人数增加,C级人数减少,由此可见,对溃疡性患者给予优质饮食护理不仅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且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姜佳慧.强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7):1456-1457
[2]刘维新,张绅,任益等.溃疡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3):231-234,266
[3]刘树利,常桂琴,郭丽琴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J].重庆医学,2014,(23):3069-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