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疗法治疗肉芽肿性唇炎15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封闭疗法治疗肉芽肿性唇炎15例临床观察

刘永芬陈希平任萍

刘永芬1陈希平2任萍2

(1、文山州人民医院口腔科(663000);2、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昆明650031)

[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封闭疗法治疗肉芽肿性唇炎的疗效。方法将15例肉芽肿性唇炎患者用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注射病变部位,每周1次,共注射3次。结果曲安奈德封闭疗法治疗肉芽肿性唇炎有效率达86.66%。结论曲安奈德封闭疗法是一种治疗肉芽肿性唇炎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肉芽肿性唇炎;封闭疗法;曲安奈德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B

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saCheilitis简称GC),是以唇、面部和牙龈等复发性肿胀为特征的病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目前治疗无特效。早期采用去除牙源性感染,使用皮质类固醇,X线浅层照射,激光,氯化喹啉治疗以及中医中药等,疗效不肯定,显效者停止治疗后也容易复发。笔者从2006年开始采用曲安奈德封闭疗法治疗肉芽肿性唇炎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6~2011年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特诊科及文山州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肉芽肿性唇炎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8个月~1年者9例,2年以上者6例。病变发生在上唇7例,下唇8例,其中3例口腔内有残根冠及死髓牙、不良修复体。所收集病例均无其它系统性疾病,就诊之前均未做任何治疗。

1.2.治疗方法

所有15例患者首先清除口腔内病灶,拔去残根,清除结石,治疗修复龋齿,每日用口泰漱口2~3次经常保持口腔内清洁;然后均采用了曲安奈德,规格为40mg/ml(昆明积大制药厂生产)1mL加入2%利多卡因1mL混合后,均匀分点浸润注入病变部位唇组织肌层内,每一周1次,共注射3次。

1.3.疗效标准

治愈:局部肿胀完全消退,颜色恢复正常,唇无麻木及变形,2年内无复发;好转:局部肿胀全部消退,但在6个月内复发,或局部肿胀仅部分消退;无效:治疗前后局部症状无改善。

2.结果

曲安奈德注入病变唇组织后,局部水肿反应轻或无水肿发生,1周后逐渐减轻,1周左右水肿消退;大多数患者1周后病变部位开始逐渐缩小,组织变软,2周左右唇组织变化趋于稳定。起效快,疗效高。治愈5例,好转9例,无效1例,综合治愈与好转率,总有效率达93。33%。

3.讨论

肉芽肿性唇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GC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病程长,治愈较困难,GC同时伴有面瘫及裂纹舌者称为梅—罗氐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Syndrome,简称MRS)。有人认为GC不伴有面瘫、裂纹舌者应诊断CG,但也有人认为GC是不完全性的MRS,可能是牙源性病灶或脂膜炎诱发的特发性迟发性变态反应或克隆病的局部表现。也有学者认为是对皮下脂肪变性的异物发应[1,2]。病理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浸润细胞一般为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上皮样细胞,血管及淋巴管扩张[3]。免疫组化观察到病变局部免疫反应增强,以T淋巴细胞免疫为主并有体液免疫因素IgM参与[4]。其病因除感染与变态反应外有人提出螺旋体感染是其主要因素[5]。刘红刚[3]发现约60%的肉芽肿性唇炎的病例尽管临床过程典型,但镜下未见肉芽肿形成,而表现为广泛间质性炎症改变。因而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肉芽肿性唇炎是目前国内外为常用的治疗方法[6,7,8]。糖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环节在于抑制巨噬细胞进入炎症区,抑制吞噬及处理抗原的能力,通过对T细胞亚群的抑制,阻止B细胞的分化和抗体的产生[9,10]。采用病损区粘膜下封闭,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损区,作用强且持久。曲安奈德是在强的松的化学结构上进行改造的一种抗炎作用抗免疫作用都强于强的松,对电解质代谢影响更小的糖皮质激素[9]。组织局部注射长效皮质类固醇———曲安奈德利用其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局部肿胀得到明显改善。另外去除牙源性感染及与牙有关的病灶是非常重要的。有文献报道有些患者在去除牙源性感染及与牙有关的病灶后,唇肿胀消退或消失[1,8]。

综上所述,曲安奈德是一种抗炎、抑制免疫作用强且持久的药物,短期、少量使用无毒副作用,现已广泛用于皮肤病、关节腔等处的封闭治疗。是一种治疗肉芽肿性唇炎的显效快,总有效率高,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谦明主编.口腔粘膜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3-144.

[2]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92-193.

[3]刘红刚,郑麟蕃,吴奇光,等.肉芽肿性唇炎59例组织病理学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4):198-200.

[4]刘红刚,韩德民,郑麟蕃,等.肉芽肿性唇炎的浸润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1):454-456.

[5]刘红刚,化冰,戴炜等.肉芽肿性唇炎和结节病与螺旋体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1993,73(1):3

[6]WilliamsPM,GreenbergMS.Managementofcheilitisgranulomatosa.〔J〕OralSurgOralMedOralPathol,1991,72(4):436-439.

[7]贾虹,勒培英.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和口面部肉芽肿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7,23(4):225-228.

[8]赵民,周曾同.梅-罗综合征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3,23(5):309-311.

[9]史宗道.口腔临床药物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

[10]江明性.药理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83

〔作者简介〕刘永芬(1973-),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