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口腔患者修复前应用正畸治疗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探讨口腔患者修复前应用正畸治疗的有效性

洪晓燕

洪晓燕(平湖市林埭卫生院浙江嘉兴314202)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患者修复前应用正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牙列间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正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可摘局部义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牙列间隙患者实施正畸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口腔修复;正畸治疗;有效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也开始日益重视牙齿咬合的功能及其和面部的协调。多数患者实施口腔恢复治疗的原因在于牙列间隙可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发音和美观,但是,在开展口腔修复之前实施正畸治疗,既可以提高患者的牙齿的咬合度,也有助于增加美观度,因此,在临床上日益得到普及和应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口腔患者修复前应用正畸治疗的有效性,本研究选取100例牙列间隙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正畸治疗,本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牙列间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为21例,女性为29例,患者的年龄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7.53士2.35)岁;依据患者的病情划分:前牙缺失伴内倾为11例,前牙反牙合为9例,前牙间隙为12例,舌侧倾斜为8例,前牙深覆牙合为10例;对照组中,男为20例,女性为30例,患者的年龄为22~44岁,平均年龄为(27.54士2.37)岁;依据患者的病情划分:前牙缺失伴内倾为9例,前牙反牙合为11例,前牙间隙为10例,舌侧倾斜为9例,前牙深覆牙合为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而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可摘局部义齿法,观察组则组应用正畸治疗法,主要内容为:依据患者的口腔状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之后,行X线全景片的拍摄,以为口腔修复提供充分的参考资料。开展正畸治疗之前,先将患者的口腔予以修复,综合治疗牙周炎和牙髓病,与此同时把陈旧修复体予以拆除,对患者的牙槽骨与颗领关节进行详细的检查。实施正畸治疗时,应用方丝拱桥矫正法适当地进行矫正,以确保牙齿的整齐,选择方丝并调整患者的咬合关系。如果患者缺牙,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要求将牙齿排列齐整,并集中修复缺牙的缝隙。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行分析以及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为6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患者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503017394%对照组5015152060%x27.32556.34517.35888.3453PP<0.05P<0.05P<0.05P<0.05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中,牙根吸收为10例,牙齿疼痛为15例,牙齿动度增加为8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而观察组中,牙根吸收为1例,牙齿疼痛为2例,牙齿动度增加为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与临床上常规的正畸治疗相比,修复前的正畸治疗有着以下几点临床优势及特点:①修复前的正畸治疗可以为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修复的过程之中,医疗人员及患者均会经常遇到修复条件比较复杂并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比如牙齿扭转与牙列拥挤会对缺牙修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而若患者缺牙的时间较长,容易造成基牙的倾斜和对领牙齿的伸长,从而造成修复间隙不够或患者的牙列稀疏以及散在间隙过多等问题。所以,在行牙齿修复前实施正畸治疗有着格外重要的作用,正畸治疗可以使牙间隙的分配更加合理,保证基牙的直立和平行,有助于施行正常牙体的预备治疗,不管是从功能上还是美观上,均可以使修复体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②修复前的正畸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可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易于为患者所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修复前实施正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疗程要显著短于对照组,而疗程的缩短不仅可以节省医师和患者的时间,与此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③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医师需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要充分地了解患者的口腔状况和心里承受能力及经济能力,并对以上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要提前为患者打好“防御针”,使其有充分的心里准备,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也可以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牙列间隙患者开展正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强,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1]蒋志平.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17-1918.[2]王荣强.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872-873.[3]晏林.对口腔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7):194-194.[4]段炽岷.关于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4,(14):210-211.[5]蔡秋德,谭超云.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