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1刘静2*(通讯作者)杨艳1牛媛媛1
(1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710032)
(2武警宁夏总队医院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了PICC患者微信群,患者就PICC家庭维护出现的问题,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向护士咨询,护士及时指导,通过微信群的平台,大大降低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由科室护士长设立微信群,护士长、有资质置管护士及PICC置管患者共同参与加入微信群。结果:微信圈凭借着自身强大的优点,现已被人们广泛使用。患者通过微信,护士可以及时给予患者指导,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也经常在微信群中发布一些PICC导管相关知识,患者通过阅读,提高了自我家庭护理能力。患者觉得科室对患者负责,自认而然对护士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了。结论: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微信使护患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增加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在现代医学护理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关键词】微信;PICC;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为更好地配合院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科室从2014年02月起建立了PICC患者微信群,患者就PICC家庭维护出现的问题,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向护士咨询,护士及时指导,通过微信群的平台,大大降低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1前言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以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置入、导管末端到达上腔静脉的护理技术[1],适宜肿瘤患者的化疗和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PICC置管术只需外周穿刺,穿刺危险小、创伤小、痛苦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住院患者的血管损伤和刺激,外周留置感染率低(<2%),留置时间长(数月至1年以上)[2],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在近几年来,广泛的被患者所使用。然而由于PICC导管维护注意事项内容较多,不便记忆,患者出院后,导管一旦出现并发症,本地患者就要及时前往医院,来回奔波,非常麻烦。而外地患者就要通过电话进行咨询,可是往往由于患者表诉不清,就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判断,从而导致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有些患者觉得去医院麻烦,也就不处理,最终导致导管堵塞或者加重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科室从2014年02月起建立了PICC患者微信群,为患者家庭维护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指导,减少了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2方法
由科室护士长设立微信群,护士长、有资质置管护士及PICC置管患者共同参与加入微信群。科室护士经常在微信群里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上传有关PICC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导管换药及冲封管的要点等。患者也可随时向护士咨询日常维护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与护士进行交流,讨论存在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家运用微信平台进行讨论,护士与患者可以相互了解最新动态、信息。
3优点
3.1信息交流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的有效获取、交流、利用是日常工作中所必备的基本技能[3]。而微信圈凭借着自身强大的优点,现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其优点有:(1)成本低。智能手机目前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医患双方只需要拿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解决问题。注册微信账号也是免费的,这对于患者来说,利用这条渠道与护士之间进行沟通成本几乎为零。(2)实效性及时。微信可以实时在线,通过微信推送的消息到达手机后,用户会第一时间得到手机的提醒,这就保证了信息的实效性。(3)准确性高。虽然之前微博在医院中的应用受众也很广泛,但是到达率不高,信息很容易淹没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而微信可以保证每个用户都能看到他的信息,从而实现百分百的到达率,这样医患在互动时就可以很准确的进行沟通交流。(4)形式多样。在日常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群,将所有置管的患者集中在一起,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上传,便于患者于他人交流治疗护理和心得,促进患者于护士的交流。
3.2促进护患沟通,降低置管并发症。以前置管患者导管出现问题都是通过电话进行咨询,往往患者表达不清,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判断,从而导致无法解决问题。现在患者通过微信,可以直接发图片并加以语音描述,护士可以直接看图了解后,及时给予患者指导,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3.3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促进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患者不再觉得每天担惊受怕,担心导管出问题都不到及时解决而导致拔管。护士也经常在微信群中发布一些PICC导管相关知识,患者通过阅读,提高了自我家庭护理能力。患者觉得科室对患者负责,自认而然对护士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微信使护患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增加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在现代医学护理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燕.美皮康在PICC换药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杂志,2011,10:9(10):2731-2732
[2]田庆,张红霞.服之宝治疗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反应[J].护理学杂志,2008,16
[3]肖云.微信群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