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室患者心理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急诊抢救室患者心理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管癸芬何钰熙周泽和

管癸芬何钰熙周泽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510260)

【摘要】目的对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心理压力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早期制定相应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期间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94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测评调查,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这940例患者中,对心理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分别为:病情与预后;诊疗技术与操作技能;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社会经济因素;家庭人际关系因素。调查发现患者的恐惧、焦虑、急躁不安、悲观失望、抑郁等因子明显升高。结论对抢救室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抢救,提高治疗效果,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非常重要。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护理对策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12-02

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往往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重症患者,心理反应与一般病人有所不同,其心理因素对整个疾病的发展、转归起重要的作用[1]。因此掌握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因素,早期给予干预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将产生重要影响。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期间,通过对收治急诊抢救室的940例患者进行心理影响因素调查,找出其中的危险因素,现将有关情况作以下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对在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年龄14周岁以上,且意识清醒,能够识别中文文字或言语表达清晰的940例患者,男490例,女450例,年龄15-93岁,平均年龄59岁。心血管急症195例,脑血管急症299例,呼吸系统173例,消化系统60例,急性中毒58例,急性创伤66例,其他疾病89例。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量表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结合急诊患者心理特征表现及影响因素自制问卷调查表,经反复验证并与主管护理人员和护士长等人员共同参与制作急诊抢救室患者心理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表。

1.2.2调查方法抢救结束病情稳定之后或转出抢救室前,对抢救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独立完成或由护理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地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他并详细的给患者说明填写的过程和注意的事项,15分钟内完成。

2结果

2.1在抢救室中,患者的心理反应,详见以下表1。

表1抢救室患者的心理反应

2.2影响患者心理的危险因素,详见以下表2。

表2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

3护理的对策

3.1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多伴有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同疾病的患者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与其未及时得到疾病相关知识的支持有关[2]。在患者进入抢救室时,由于环境陌生倍感恐惧、焦虑不安和无助,急需医护人员讲清病情和治疗方案及疾病的相关知识、预后及配合治疗的相关要求等。因此在为病人实施治疗操作前,应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目的、注意事项,讲明病人依从性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因缺乏疾病相关信息而产生焦虑。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言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非常关键的影响[3],接诊病人时护理人员应本着同情、体贴的态度,耐心做好解释,迅速安置好病人,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和信息反馈,促进护患的情感交流,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尽快树立与医护人员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完善抢救室制度,营造良好的抢救环境抢救室是用来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由于其性质和设置与其他病房不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往往感到紧张、烦躁不安。医护人员在护送患者进入抢救室时应简单向患者说明进入抢救室的原因及介绍抢救室的情况,使其了解抢救室的人员、设备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使其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依赖和信任。在抢救室里摆满的抢救仪器设备、墙上各种抢救预案、病床旁躺着插着各种管道的危重病人、病人痛苦的呻吟声等使患者的心理产生恐惧不安和不祥感,进而使患者的心理出现不良应激反应。医护人员应为患者营造整洁、明亮、安静、温馨环境,抢救设备摆放整齐规范,以减缓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在抢救患者时,拉上拉帘避免让患者看到其他患者在抢救的场面,降低设备及医护人员对各种病情的谈论产生的噪声,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3.3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增强患者安全感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术是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的重要保证[4]。医护人员的言行态度和医疗护理措施若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满足患者的需求,将会增加患者安全感和提高治疗的信心[6]。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技术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丰富人文科学、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我科在2011年开展“个案跟踪护理服务”以来,抢救室的护士从接诊病人到出抢救室,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进落实治疗检查及宣教,真正让患者整个交给医护人员处理,收到良好效果,明显提高病人的安全感及对医护人员信任感。

3.4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急诊患者多病情重,家属常表现为惊恐、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或流泪哭泣、长吁短叹。家属的言谈、举止以及态度,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非常重要[5]。因病人往往容易接受家属的意见,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们的工作,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要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从言谈举止上给其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其知道如何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同时应将与患者病情有关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家属,使其能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信息,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医护人员应争取家属通力合作,让其向病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以便使各项检查治疗顺利进行,从而为救治赢得时间。

4小结

急诊抢救室患者因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常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良心理因素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体内的激素水平、免疫功能及心血管、消化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可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因此掌握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因素,早期给予干预,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抢救,才能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将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瑞云,李晓燕.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46):304-305.

[2]李佳.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954-1955.

[3]刘京鹤.50例急诊抢救室入室病人院前指数分析[J].首都医药,2011,(22):18-19.

[4]魏薇萍,金霞,管佳慧.急诊抢救室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1-62.

[5]管莉倩,吴菲青.医院环境对住院患者的心理心理影响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7):122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