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9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分析

李长瑜

李长瑜(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433000)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300-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0年12月的通过纤维胃镜确诊的9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临床诊治情况。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该98例患儿中有95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其中有62例病症痊愈,另外33例患儿的溃疡逐步缩小,有效率达到96.9%。本组资料中有3例患儿经诊治症状不见好转,其中有2例经纤维胃镜检查的患儿发现其溃疡面增大,另外1例患儿急性穿孔,通过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在出院时痊愈。结论成人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在小儿患者中没有发现,患儿大部分属于十二指肠溃疡,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密切联系,若能及早发现其症状,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分析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中小儿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非常高。在临床诊断中由于小儿自我表述力差并缺乏成人患者典型体征和病史,由此诊断较困难。为进一步加强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认知以及诊治水平,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0年12月的通过纤维胃镜确诊的9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临床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通过纤维胃镜确诊的9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其中72例男患儿,26例女患儿,男女比例为2.8:1,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为8.7岁,其中有9例患儿3~10岁,32例患儿5~7岁,47例患儿8~9岁,10例患儿10~13岁,平均病程为4d~6.5年。

1.2临床表现

本组资料中有65例患儿上腹痛,49例患儿恶心、呕吐,18例患儿反酸,34例患儿嗳气,28例患儿纳差,30例患儿贫血。

1.3诊断方法

所以患儿均在与临床症状结合判断疾病的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发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幽门杆菌检测和纤维胃镜检查。

1.4治疗方法

在进行治疗时,对全部患儿均使用药物治疗结合饮食疗法的方法。饮食疗法:遵医嘱,禁食刺激食物,按时、适量给予易消化食物,其中主要是流质食物。药物治疗:主要是三联疗法,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若患儿为HP阳性,则应当再加用含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连续使用2周,并对疗效进行观察。

2结果

2.1诊断结果

对本组患儿均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其中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有76例患儿,占77.6%;20例患儿为胃溃疡,占20.4%;2例患儿为复合溃疡,占2.0%;溃疡类型对应年龄分布见表1。本组资料中有41例患儿HP检测阳性,占41.8%。

表198例患儿与溃疡类型对应分布(n)

2.2疗效

经过2周的治疗,该98例患儿中有95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其中有62例病症痊愈,另外33患儿的溃疡逐步缩小,有效率达到96.9%。本组资料中有3例患儿经诊治症状不见好转,其中有2例经纤维胃镜检查的患儿发现其溃疡面增大,另外1例患儿急性穿孔,通过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在出院时痊愈。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在近年来被认为黏膜被胃酸及胃蛋白酶入侵,导致其抵抗力失衡,而胃壁和十二指肠壁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所消化,黏膜组织被损伤所致。由于小儿自我表述能力很差、并多伴有食欲差、烦躁不安、反复呕吐以及原因不明导致的贫血而入院就诊,同时,由于患儿有再发性腹痛或消化不良导致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当呕血、便血出现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由此,家长应当及早发现症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

消化性溃疡在任何年龄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在新生儿期也是有可能发生,学龄儿童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发生期,通过表1中的纤维胃镜诊断结果即可以看出。在临床诊断中,由于患儿年龄小,难以配合进行一些特殊检查,而通过纤维胃镜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率。

通过使用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其疗效快,对于炎症和溃疡面能达到快速的控制,通过本文对9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患儿治疗率达到96.9%也可以说明。据调查,约有83%的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由此表明HP感染是致使发生消化性溃疡发病以及反复发作的原因。国内外均明确指出不管消化性溃疡患者病期如何,对于HP均应当首先进行根除。

综上所述,成人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在小儿患者中没有发现,患儿大部分属于十二指肠溃疡,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密切联系,若能及早发现其症状,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郑晓静.小儿消化性溃疡1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2):57-58.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08,13(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