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中医科23400
【摘要】目的探讨路径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了按照路径教育模式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外,所有的治疗护理原则均与对照组相同。并在出院当天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O.05)。结论路径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路径教育;急性脑梗死;观察
当前,受饮食、生活压力、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典型特征为发病急骤,严重者可当场致死,脑梗死急性期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上述患者入院后按照路径教育模式分为入院阶段、住院阶段、出院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4例,男46例,年龄45~8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6例,小学及初中26例,文盲18例。职业:干部8例,工人28例,农民24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路径教育的方式
2.1一对一床边教育
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给予床边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方式。根据患者认知情况及接受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和指导,重点突出,必要时结合宣传图册、床边演示等方式,以帮助患者理解记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2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及健康教育处方
对于文化程度高、求知欲强的患者,采取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及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和患者共同学习,也可以由患者自主学习,再以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薄弱点再次强化。
2.3健康教育讲座
每周在科室示教室组织健康教育讲座,通过PPT进行集体教育,以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知晓饮食干预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在讲座过程还可以组织患者进行互问互答,以巩固相关知识。
3.路径教育内容
3.1心理指导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更愿意向护理人员诉说心理顾虑,所以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并妥善安置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不仅可以保护患者隐私,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归属感,消除孤独情绪[2]。
3.2环境制度及相关检查知识宣教
入院后向患者重点宣教病区环境、床位医生、床位护士及住院须知,让患者尽快熟悉医护人员及住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依据医嘱宣教相关检查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以保证各项检查有序完成。
3.3出院阶段
接到出院医嘱,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饮食、休息、活动、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坚持服用药物,并告知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定期随访。
4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内容包括饮食、休息、活动、疾病、用药、检查相关知识等20项内容,满分100分,>80分为了解,>50分为部分了解,<50分者为不了解。同时发放院部统一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当天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由专人负责调查、整理、记录,共发出问卷60份及满意度调查表60份,收回各60份,回收率100%。
5数据处理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结果(表1,2)
表1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讨论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传统的健康教育多在患者人院、出院前予以健康指导,只是针对不同个体出现的健康问题予以一般性的指导和随机健康教育,但效果欠佳[2-3]。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管理路径,是指依据每天标准护理计划,规范诊疗和护理行为的一种新模式,为一类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谢桂珍等[4]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可以将护理的工作模式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工作有目的、有预见性,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保证了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莹.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4,10(17):24-25.
[2]唐文淑,冯一平.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l,8(6):118.119.
[3]静,王霞,宋桂香,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1):96-97.
[4]石艳伟.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5):1396-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