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的气息问题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声乐演唱中的气息问题之我见

李南北

李南北(平煤股份八矿工会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在声乐演唱中,如何让歌者搞清楚与“气息”有关术语的含义以及如何让他们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已成为影响我们演出效果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正是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气息;丹田气;气息支点;气息位置;哈欠状态;换气;漏气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有句名言说得好:“谁学会了呼吸,谁就学会了歌唱。”可见,呼吸在歌唱中多么重要。

我们在演唱过程中难免要用到一些与气息有关的术语,如果歌者对某些术语的理解错误或把握不准,势必会影响演出的效果。因此,搞清与“气息”有关的术语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重要问题。下面我就以上两个问题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与“气息”有关的术语的含义

在声乐演唱中,为了使歌者能够正确领会呼吸的方法,我们往往会用一些与呼吸有关的词语去引导,如“丹田气”、“气息支点”、“气浅了”、“气僵了”、“气要沉下去”、“托在气上”、“气要有根”、“换气”、“漏气”等等。这些词语对于初唱者来说很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解,因为它们都带有一个“气”字,因此,搞清楚它们的真实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声乐演唱中有关“气”字词语的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气”即“空气”。如“吸气”、“换气”、“漏气”等。这里所指的“气”是客观存在的,是肺进行呼吸时的真实气息。“气”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想要发声自然要有良好的呼吸状态,要有饱满的气息以保证发声所需要的气息供给。

(二)“气”即“意”。如“丹田气”、“气沉下去”等等。“丹田”比较抽象,它没有具体的生理器官位置,是下腹部的一个意念位置,它不可能有呼吸功能,所以气息也不会来自“丹田”。同样,气息也不会有什么“僵”,呼吸之气也不可能沉下去,只能在肺部。这里讲的“气”并非指气息,而是我们将一些意识和感觉用“气”这个字来描述。如“丹田气”实际上是歌唱中下腹部的一些意识或通过意识对某些肌肉进行控制和调整。

(三)“气”即“力”。如“气息位置高了”、“声音托在气上”等。我们知道,唱歌时要发出美妙的声音,除了用嗓子之外,还需要用身体的其它许多部位和肌肉群(如胸肌、腹肌、横膈肌等)有机地、精巧地、协调一致地配合与参与。声音在喉,但大部分的用力却不在喉,呼吸在肺,但大部分的用力却不在肺。这就是所谓歌唱的技巧。然而这些东西都要凭一种感觉去做,我们就会用“气”来引导启发歌者。如“气息位置高了”实际上是指用力的位置高了,即胸部肌肉群用力过多。“托住气”则是指要用某种力量来控制一些肌肉群的动作,使各部分内在的力量达到平衡,而不致于使某些部分用力过多,失去平衡,导致发声上的困难,同时也可使某些用力得到调整,进而达到控制呼吸的目的。它并非指特定的呼吸位置,而是要用深处的意识、力量、感觉来呼吸。这样,一方面造成横膈膜下降,使下腹腔同时产生反方向的压力,形成所需要的呼吸状态,另一方面对引导歌者放松喉咙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我认为,“气”在声乐演唱中,不仅仅指气息,也不仅仅是在训练呼吸时才有的词语,而是包括了呼吸、用力、意识等多方面的协调等含义。因此,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对带“气”字的词语多加领悟,才能真正明白其真实含意。

二、如何在歌唱中运用气息

歌唱呼吸的目的是为了歌唱时的气息更饱满,更有威力,更舒畅,因而更富有表现力。好的歌唱呼吸应以生活中的呼吸为基础,并如同生活呼吸一样轻松自如,但要比生活呼吸更夸张,更兴奋,浑身充满气息。

正确的吸气应是很松畅的,气不像是吸进去的,更不能是抽进去的,它是自然地流进去、放进去的。具体的做法是:吸气时上身完全放松,胸部绝不能高挺,上腹部和后腰很舒服地往外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得气很自然的放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使人很兴奋,胸很宽敞,无压迫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容易做到整体共鸣,到了高音区,只要感觉更兴奋些便能唱好。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打哈欠的体验,如果细心体会一下打哈欠的初始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个很舒展的吸气过程。这种吸气不仅使腰围膨胀,而且头顶、耳朵都张开了,这时候,从头顶到腰围,整个上身都充满了气息,所有的腔体都张开了。这种吸气的感觉是非常符合歌唱的要求的,在歌唱的过程中若能始终保持这种状态,歌声将是非常丰满、畅通的。

如何呼气呢?可以说如何歌唱就如何呼气,就是要依据歌曲的感情需要,很尽情、很通畅地将气送出去(唱出去)。只有呼得彻底才能吸得舒服。

歌唱时的用气正是按照呼吸的一般规律,随着歌曲感情的变化而顺其自然地变化的。在歌唱中的用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气息的支持力。有些歌者一提到支持力便不管轻重强弱地一股劲把气顶在胸部,特别是在唱高音、强音时使劲地喊叫,这样发出的声音是缺乏生命力的,是不利于表达歌曲感情变化所需要的。其实气息的力量不能像木棍一样硬顶着,而应象一条软鞭子,要能自如地挥舞并且很有爆发力。唱高音和强音时正是靠加强气息的弹性力量、增加气息的流量和流速来完成的。

(二)气息的控制。有的歌者总怕气不够用,除了想使劲多吸气之外,还尽量控制、保存气,这样不仅气吸得不多,甚至气吸不进去,而且气息也流不出来,造成气流不舒畅。气息僵就这样产生了。所谓气息不够实际上是憋气造成的。所以对那些气不够用的歌者,我们不能再要求他们多吸气,控制、保持气,而是要使他们心里不要有任何负担,尽量自如地去呼吸,让气息变得流畅起来。

(三)演唱高、低音时的用气。有的歌者在唱有高音的乐句之前心情就紧张,于是高挺胸、猛吸气地等待着,到了那个高音就憋着一股子气唱出来。这种声音又紧又挤,脸红脖子粗,甚至还常常唱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正确的做法是:在唱高音前的那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时,一定要借助叹气的感觉将气充分呼完,使上身特别是胸部完全放松,并将腰部和后背舒展开,把力量放在腰围,让气很舒服地吸进去,使头腔有打哈欠吸气时的兴奋感(即有头腔位置),然后用唱中声区的感觉将有高音的乐句唱出来。这样唱就会感觉轻松自如,上下贯通,不再脱节了。唱低音应与唱高音一样,要有头腔的位置,人要挺拔,胸腔要开阔,喉头绝不能压,这样的低音饱满、浑厚而圆润。这样去运用气息,高低声区也容易统一。

(四)歌唱中的换气。这是歌唱中用气很关键的一环,但却总被人忽视。我们常见到一些歌者唱完了一句之后气息就停滞住了,到快要唱下一句时再匆忙吸气,又匆忙唱出,有的是吸得挺早,但也是吸得短促,而且吸后也停滞住,直到下一句到了再唱。这样的换气是很不充分的,因为前一句积累的紧张还没有得到排除,这对于歌唱是非常不利的。

歌唱的换气可起到两重作用:一是把演唱前一句所积累的力量及时地全部排除,放松一下上身;二是充分排出废气,并充分吸进新鲜的气息,这样可使演唱始终轻松、舒畅。

好的歌唱换气应做到早、松、长。

早:在前一句的结束音唱完时立即使腰围和后背舒展开,使新鲜气息及时补充进去。即前一句刚唱完就立即吸气。

松:吸气时感觉到全身很兴奋地松开,气犹如自动地流入腰围和头顶,吸气不用任何力量,更不要听到吸气的声音。

长:为了使吸气尽量充分,其过程可延续到下一句的头一个音唱出时,使吸气和下一句唱的开始不留任何空隙。空余时间太长可换几次气,总之,不要出现气息停滞的现象。

歌唱的用气是千变万化的,总之,只有用这种以感情的需要带动呼与吸,才能很有表现力地将富有感情变化的歌曲唱好。

以上便是我对声乐演唱中有关气息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及同仁给予批评指正。唱无定法,可以说是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总之,只要能根据歌者的不同情况,使他们正确理解并掌握歌唱技巧的方法都是可取的。

愿我们的声乐演唱艺术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