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关注小儿安全用药的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高度关注小儿安全用药的安全性

王睿芝张林

王睿芝张林(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的种类及数量在急剧增长,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的情况,这是用药不安全的隐患。小儿体格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因此用药安全更受关注。

1儿童用药不安全因素

1.1儿童特点:整个儿童期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成熟、完善的过程中,免疫功能差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患病;儿科疾病大多危重多变,需要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与药物代谢和解毒功能密切相关的脏器(肝肾及血脑屏障)不健全,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中毒;个体化用药所需的药代药效学参数资料严重匮乏,容易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婴幼儿有不适不能恰当表达,影响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等。

1.2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我院儿童(1天~18岁)ADR发生率为10.7%;抗感染药占52.0%,中枢神经药占20.8%,抗肿瘤药占6.49%;皮肤损害占64.0%,全身性损害占11.5%,过敏性休克、发热、呼吸困难、短时意识丧失等;静脉给药占49.9%,口服给药占42.1%。

2儿童药品现状

2.1儿童专用药品少:药品生产是我国质量安全监管最严格的行业之一,儿童药品质量应当更高。目前我国儿童药品数量严重不足,小儿使用成人药品早已是普遍现象,这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

2.2给药剂量不准确:临床上多通过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医生经验来决定儿童用药剂量。按照说明书用药应是医生遵循的准则,然而目前药品说明书上儿童用药部分存在严重漏项,儿童用药剂量确定困难。将成人剂量直接用到儿童身上,或简单地以成人药量进行折算用药,都是不科学和危险的。

2.3剂型规格不全:目前我国30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供小儿使用的药物剂型仅有约60种(含中成药),即我国药品中98%以上没有儿童剂型。儿科最常用给药途径是口服和注射,片剂和胶囊都不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

2.4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目前儿童用药基本上是经过成人临床试验或实践后外延至儿童的,即使参考国外儿童资料,也会因种族、地域研究差异而存在风险。由于缺乏儿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药品说明书中常会有这样的标识:“12岁以下儿童没有相关资料”。

2.5药品包装不达标:儿童具有天生好奇和善于模仿的本性,误用药物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小婴儿误用药物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除了提醒家长不要疏忽药物的存放管理外,还需要增加包装的安全性能。

3小儿不合理用药及危害

3.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易导致二重感染:有文献报道,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时,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9%[1]。婴幼儿感染性腹泻62.8%~63.4%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1],有的不恰当地给予抗生素治疗,既不能缩短其病程,亦不能减轻腹泻症状,相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

3.2不恰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危害多:当前含吡唑酮类的复方制剂仍有销售,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不宜长期使用,尤其小儿使用很易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用药前后应检查血象。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3岁以下的小儿应慎用。

3.3过量使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不少小儿家长将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药视为“营养药”,长期或超剂量服用。例如微量元素锌,血中药物浓度达15mg/L,则有损害巨噬细胞和杀灭真菌的能力,增加脓疮病的发生率[2]366,因此在补锌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使用维生素D剂量过多,致使体内维生素A、D浓度过高,会出现周身不适、胃酸反应、头痛、骨及关节压痛、高钙血症等慢性中毒症状。若过量使用钙剂会损害肾脏、刺激胃肠道,引起便秘、代谢性碱中毒、高血钙症、肾结石等。

3.4滥用丙种球蛋白等增加抵抗力的药物:小儿的抵抗力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与外界致病因素接触时逐渐产生的,只要不是严重疾病或特殊疾病需要相关的药物,一般不建仪使用。因为过多使用,会抑制机体自身产生免疫物质的能力,导致小儿体内免疫系统紊乱而降低机体抵抗力,还可发生过敏反应。

3.5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不容忽视:含麻黄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和氨茶碱同用,虽均能平喘,有松驰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临床观察表明,联用后疗效不增加,反而毒副作用明显增加,并产生头痛、头昏、心率失常等症状。含麻黄中成药(如莱阳梨止咳糖浆)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呋喃唑酮)同用,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血压升高、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甚至死亡等中毒反应。

4应重视小儿的药物不良反应

据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为6%~17%,其中中药不良反应比例占12%~15%。小儿因药源性疾病入院的占全部住院儿童的1.46%,高于国内外的成人比例[5],涉及大部分小儿药物,尤其是使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等。中草药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日趋增多,例如:中药木通、厚朴、粉陀己、细辛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因小儿肾脏排泄功能较差,更应注意。对某些不易察觉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若在体内持续保持高浓度,不但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而且对小儿认知能力也有影响。

总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世界的未来,为了使花朵开得烂漫,为了使未来充满阳光,医、药、护、技及一切与儿童用药相关人员应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为他们提供安全合理用药的最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咏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2-73.

[2]王清芳,刘高峰,白秀萍,主编.临床药师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