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中心城区1:500地籍修补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眉山市中心城区1:500地籍修补测

王俊彦

眉山市国土资源局四川眉山620010

摘要:文章以笔者参与的眉山市城镇地籍补充调查(修补测)及数据库更新项目为对象,介绍了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施流程及方法。

关键词:地籍;修补测;数据库

1引言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其数据的直接来源是地籍调查。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各种配套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加快了测绘技术向着自动化、数字化发展。因此,测绘成果不再只是传统的纸质图,而是还包括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可以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地籍图。

2项目概况

测区内地势平坦,老城区建筑物较为密集,规划发展区建筑物规划有序,密度相对较小,建成区大部分属国有土地,规划发展区则大部分为集体土地。眉山市中心城区辖两个街道办事处、四个乡镇、九个社区、46个村、289个组。

眉山市城镇地籍补充调查(修补测)及数据库更新项目,项目范围共68.92km2。

3权属调查

3.1已有权属调查资料和登记资料的分析利用

(1)收集2006年的调查成果,按街坊核查各个宗地。其中权属发生变化的地籍资料不能直接引用,其他未发生变化的权属资料照常使用,如果发现权属信息问题或错误,及时以纠正。

(2)收集和整理2006年地籍调查后发生变更的地籍档案资料,并分街道整理。对已经登记的国有土地登记卡、宗地图,集体土地确权资料直接作为本次地籍修补测的依据。

(3)工作底图由第二次土地调查获得的乡(镇)、村界和已经确权的社界,通过透绘或转绘到调查底图上获得,并作为本项目调查的基础图件成果之一。

(4)2006年开展的地籍调查土地用途划分采用2002年1月起实行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此次调查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的土地分类体系开展工作。

3.2新增和变更宗地调查

对权属和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在室内对照发证资料核实;对变更或新增的宗地进行实地调查,对照工作底图和档案资料,逐宗进行界址点的确定。对权属来源情况、宗地使用情况、土地所有权性质及档案资料上的土地使用者和实际土地使用者等进行调查、核定;核查实地的道路名称、门牌号、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是否和已有地籍档案相同。对科工园区域内未登记宗地进行实地调查,并绘制宗地图,填写调查表。

4地籍测量

本次地籍调查采用2009眉山城市坐标系,该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3º50′,椭球参数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投影面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410m,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际高程系,完全符合规范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要求。

4.1控制网布设

(1)经过实地踏勘找点,原有三、四等GPS点均保存完好,精度可靠,找到的点有:G401、G402、G403、G404、G405、G406、G407、G408、G409、G410、G413、G302、G303、G306、马道子点等。故本次控制测量是在原有三、四等GPS点基础上布设一级GNSS控制网作为测区基础控制,布设的一级GNSS控制网采用“2009眉山城市坐标系”平差,获取一级GNSS控制点的坐标。

(2)对2006年布设的四等和一级GPS控制点,经过实地踏勘找点,对保存完好的点位进行转换,将坐标转换为2009眉山城市坐标系。

(3)充分分析保存完好的四等和一级GPS点的分布状况,对原有控制点分布较少的区域在一级GNSS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布设二级导线。

点位的选择,均便于安置仪器和仪器操作,视野比较开阔。布设点位附近无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大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均大于200米。点位附近无对卫星信号接收有强烈干扰的物体,并且避开了大面积的水域。交通方便,地面基础稳固,易于点的保存。

4.2导线测量

以D级、四等GPS点和一级GNSS点为基础,沿街坊界线或沿主要街道、河流布设二级导线或导线网。

4.2.1一级导线测量

为满足城区地籍测绘的需要,在E级GPS基本网的基础上,在测区内各主要街道沿线、交叉路口、较高建筑物顶楼、城区外围相对制高点等处布设GPS一级网(点),平均相邻边长控制在400米以内。

使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最终结果由双差固定解获得,同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20%。

表一环闭合差

4.2.2二级导线测量

此次二级导线使用经过检验的2″级全站仪施测进行观测。二级导线水平角观测一测回,水平角利用方向观测法,距离一测回,进行四次读数。边长每次读数较差不得超过10mm,边长测回较差不大于15mm,距离进行加常数,乘常数,同时通过气象改正、倾斜改正两种方法对距离进行改正。

二级导线的计算采用平差软件Nasew进行平差。

表二平差前后基本观测量中误差情况

4.3图根控制测量及界址点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用于测绘地籍图,确定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依据。图根点的加密在平面控制测量的各个级别的控制点下完成,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采用GPS-RTK测量方法进行,并遵循《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规定。

为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作业质量,图根控制测量使用GPS-RTK技术对图根进行观测,认真架设基准站、正确计算“参数”,用于计算相关数据的高等级点在测区控制范围的周边和中心均匀分布,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基准站架设在测区中心周边便于维护和布设的地方,尽可能地架设在了高处,以保证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德通讯状况良好。

此次图根点以“T”开头,按作业组分片区从A、B、C„„依次排序,如“TA001、TA002„„”,“TB001、TB002„„”

表三RTK布设图根点的技术指标

本次地籍、地形测量采用南方cass9.0版全数字测图软件,外业所有的碎部点及界址点均采用2〞全站仪、5〞全站仪、6〞全站仪按规范要求施测采集。内业的地籍子区图、地籍图、宗地图、地形图、地籍报表均在计算机上编制完成。界址点以地籍子区为单位按电子手簿累加编号。

表四界址点精度指标

5内业数据处理

5.1地籍图

外业坐标数据传入计算机,由外业人员采用南方cass9.0版全数字测图系统进行图块编辑,内业人员进行地籍图形的生成、检查、编辑和注记等,并由HP430D(滚筒式)输出外业草图供外业检查、巡视使用。

图形生成是由软件依据外业碎部数据、图块数据自动生成的,图形中包含地籍要素信息和地形要素信息。外业巡视后的数据重新在计算机中进行修改、编辑并生成正式地籍图,供编制宗地图、标准图(地籍图)和地籍报表使用。地籍图采用标准图幅,图幅大小为500×500mm,图幅编号按2006年地籍调查采用的编号方式编号。

5.2宗地图

宗地图在数字地籍图生成后,利用计算机按街坊自动生成每一个宗地的宗地图。宗地图的内容包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边长;邻宗地号和邻宗地界址示意线等。

6经验体会

(1)地籍测绘和权属调查工作的重点是权属调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将直接影响整个工期,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应专门下发公告,在调查区内各明显位置进行张贴,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进行宣传,加强宣传力度和扩大宣传深度,让各企事业单位、居民等权利人从多渠道了解这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牵涉到自己切身利益,对其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充分理解,配合好工作的开展。

(2)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作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深刻理解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方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才能做好该项工作。

(3)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定期召开由专家和作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联席会,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拟定应对措施,统一标准,保证成果资料的统一。

参考文献:

[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S].

[2]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3]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俊彦,男,四川眉山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籍管理、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