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花(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内科810012)
【摘要】目的:总结高原地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指导和护理;术后加强术肢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指导饮食,预防感染。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局部渗血及皮下血肿3例,桡动脉痉挛5例,4例有轻度迷走神经反射,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护理干预高原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45-02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主要有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经股动脉穿刺的主要缺陷是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高,需沙袋压迫,且术侧下肢制动时间较长,带给患者诸多不便。自1992年Kiemeneij等[1]行第1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成功后,国内外各大心脏中心逐渐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因其穿刺部位出血少,穿刺点便于加压包扎、不易感染,术后不需卧床及严格制动,减少了术后绝对卧床带来的不便,也避免了皮下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因而得到广泛应用。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作者在高原地区对7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作报道。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来自海拔2300m~3600m高原地区的76例冠心病患者,男49例,女27例;年龄41~78岁。术前诊断: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桡动脉搏动明显、Allen试验阳性者入选。
2介入方法本组采用右侧桡动脉穿刺。右上臂自然外展50°~70°,常规消毒铺巾后按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选用6F造影导管,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植入。
结果
本组76例穿刺成功率为100%,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其中局部渗血及皮下血肿3例,桡动脉痉挛5例,4例有轻度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出虚汗、心悸、恶心,主要与术前禁食、术后饮水少及拔鞘刺激有关,经补液后好转。上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
护理干预
1术前干预
1.1心理干预做好术前宣教,对患者和家属做相关知识的解释,说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过程与手术的必要性,以减轻患者的紧张与焦虑。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使其充分休息,以保持体力和良好的心理及精神状态。
1.2术前指导术前1天开始让患者练习深吸气后屏气及咳嗽。术中咳嗽可以促进造影剂从冠状动脉排出,还有助于维持血压。指导患者术前一餐以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宜,七八成饱即可。术前排空大小便,术前3h嘱患者禁食,无须禁水。这样既可以防止术中呕吐,又可以减少因术前禁食时间过长导致血容量降低而引起低血压。
1.3术前准备
1.3.1一般准备完善实验室检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双侧手及腹股沟区备皮,遵医嘱予镇静剂。
1.3.2Allen试验手部由桡动脉和尺动脉双重供血,因此术前要行Allen试验[2]。术者双手同时压迫病人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并让病人反复握拳、放松,重复5次~7次至手掌变白,然后放开尺动脉,如手掌颜色在10s内迅速由白变红或恢复正常,则Allen试验阳性,说明尺动脉和掌弓循环良好,可以行桡动脉穿刺。避免在术肢桡动脉处抽血气和留置静脉针。
2术中护理
2.1术中监护术中连接除颤仪、压力监护仪,前胸粘贴除颤电极片,开通静脉通路,护士提前抽好阿托品、多巴胺等抢救用药备用。根据手术需要,传递介入治疗所需材料。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腔内压力曲线的变化,防止心律失常、迷走反射、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2.2桡动脉痉挛预防和处理桡动脉易在交感神经兴奋时痉挛,如紧张、疼痛及对血管的直接刺激[3]均可引起桡动脉痉挛,造成病人术侧肢体的剧烈疼痛,导丝和导管送入不畅。本组5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立即安慰病人,予心理护理,术者向血管注射硝酸甘油100μg~200μg,痉挛解除。
3术后干预
3.1术后监护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病人送至心脏重症监护室,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和胸闷、胸痛情况,监测活化凝血时间,预防支架血栓形成、急性血管闭塞、低血压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3.2术后体位术后体位可根据患者喜好自主决定,无须绝对卧床24h,可避免因长时间平卧致腰酸、腹胀、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
3.3穿刺部位护理由于术中全程肝素化,术后抗凝治疗,伤口容易并发出血和血肿。术后2h松弹力绷带1次,6h~10h解除绷带压迫。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本组3例术后伤口局部渗血及皮下血肿少量渗血,予重新加压包扎。
3.4术侧肢体护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术侧腕关节制动6h,术肢抬高15°~30°,密切观察病人手指、手掌有无青紫、肿胀、疼痛、麻木和皮肤温度的变化。告知病人伤口压迫期间适当抬高术肢前臂,勿压迫术肢,经常做握拳、松拳动作,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并保持腕关节伸直。术后2h可根据术侧上肢肿胀及皮肤温度、湿度及颜色而逐渐适当放松绷带,术后6h可拆除绷带。
3.5饮食护理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鼓励患者进食及饮水,以防发生低血糖和液体量不足。一般在最初的6~8h内饮水1000~2000ml,以促进造影剂排泄,减少不良反应。
3.6预防感染术后3天内遵医嘱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天测量体温3次。局部伤口拆除绷带后可用聚维酮碘消毒并用输液贴敷盖,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体会
高原地区冠心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特点是,由于高原慢性低氧所引起的红血球增加,血液粘稠,浓度增加,流速减慢以及自由基水平上升和血脂质增加等。高原居民的摄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较高,构成高脂质,低维生素的饮食特点,在高原低氧条件下就容易诱发动脉管壁平滑肌及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膜的损害,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高原缺氧可以造成心肌慢性供氧不足,使心肌应激性提高,从而影响心脏功能方面的严重性较平原为重[4]。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原冠心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传统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但此法需要病人24h卧床,易发尿潴留、腰酸背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5]。特别对年龄大、腰部疾病、肥胖者及不习惯于床上大小便者多有不利。桡动脉表浅,易于压迫止血,降低了出血、血肿的发生率;桡动脉周围无较大的神经和血管,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低;尺动脉的侧支循环,不易引起手部缺血,即使术后出现桡动脉闭塞,也不会导致严重的缺血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可下床活动,避免了卧床、下肢制动带来的腰背酸痛及排尿困难等痛苦,病人舒适度增加,病人和家属易于接受,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易于护理,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不失为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新途径。
参考文献
[1]KiemeneijF,LaarmanGJ.PercutaneoustransradialarteryapproachforcoronaryPalmazSchatzstentimplantation[J].AmHeartJ,1994,128(1):167-174.
[2]周玉杰,马长生,霍勇,等.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257.
[3]王丽姿,姚翠萍,朱莲香,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腕部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5):10211.
[4]张彦博,汪源,刘学良,等.人与高原.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100~123.
[5]陈万强,薛成相,张红宾,等.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B):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