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把开启艺术殿堂的金钥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音乐,一把开启艺术殿堂的金钥匙

林榆

——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育探究

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林榆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许多人将音乐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幼儿园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是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心智、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把金钥匙。

幼儿园实施生活化音乐教育,是指幼儿园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各阶段中融入音乐,让幼儿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充分去感受美、接触美,初步萌发表现美的情趣,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习得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幼儿今后品性和人格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音乐教育生活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营造美好的音乐氛围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包括:唱歌、律动、打击乐和舞蹈等方面,幼儿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活动,才能充分地感受到美,并且体现音乐本身的美,因此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美好的活动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音乐意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音乐活动离不开情感的作用,而幼儿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产生。幼儿年龄小,思维较直观,创设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情境,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形成和强化。因此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常为孩子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这种意境,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比如:在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时,我们创设了夜晚黑漆漆、静悄悄、月亮当空照的情境,让幼儿在这种情境中倾听去欣赏音乐,马上能感受到晚上老鼠贼溜溜,偷偷摸摸地出来偷东西吃,小猫看见了轻轻地出来捉住它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注而又投入,较好地把握了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游戏效果好,达到预期的目的。

2.因势利导,让幼儿在活动中拥有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

音乐活动中,幼儿“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教师指导的态度很大程度影响到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证明:当幼儿的行为表现受到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记得自选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琳琳是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孩,平时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另一名积极活泼、爱表现的女孩佳妮一起边唱边跳,当她们表演完时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见琳琳的眼睛里闪着耀眼的神采,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我紧接着进一步引导:“既然她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两位小朋友再表演一曲怎样?”面对孩子们期盼的眼神,琳琳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细腻甜美的歌声。从此以后琳琳在日常活动中不再羞怯,偶尔能与其他幼儿交流、玩游戏,慢慢地在活动中也变得主动些了。

二、以幼儿为本,正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作为一位幼儿音乐教育启蒙工作者,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制定适当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运用幼儿喜欢的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和发现,还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愉悦幼儿身心的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记得一次课间,所有的孩子都在建构玩具,当我打开琴盖开始弹起钢琴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几个幼儿听到美妙的琴声,随即放下了手中的玩具,跟着节奏和旋律摇头晃脑的,甚至玩起扮演游戏;有的却只是抬头看了一下,又接着玩起手中的玩具,有的幼儿甚至根本没注意到琴声,这应该是幼儿天生对音乐敏感度的差异不一样。我又观察到幼儿在自选区域活动中,对音乐较敏感的几位幼儿渐渐“抱团”成为表演区中固定“演员”,那些对音乐不太敏感的幼儿则成为表演区的“观众”,这样的自选区域活动角色还是比较固定的。然而,我还不满足于此,很快我就发现问题:不参加演出的“观众”会失去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可能因此而逐步自我封闭,我们要面向全体,重视幼儿个人素养的培养。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有针对性,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在幼儿自选区域活动中,音乐知识学习可以顺应幼儿学习方式开放、生动的具体实践活动,通过幼儿的自主感知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对音乐天赋好的幼儿,逐步培养他们如何去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情感,从而通过音乐技巧去表现这些情感;对音乐敏感度相对较差的幼儿,通过直观图片、故事导入等,帮助他们如何去理解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引导他们爱上音乐这一门艺术。

三、选择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增加音乐元素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

清晨,一首首活泼、节奏明快的童谣或儿歌,词汇丰富精炼而富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清新朝气的童谣的伴随下,尽快消除了对家长的依恋情绪,进入美好的精神状态,融入到幼儿园大集体生活中来;晨间活动时播放鲜明欢快的乐曲,一起来动一动,见面友好地握握手、抱抱、猜拳等,这样很好地调动幼儿锻炼的兴趣,以提高幼儿机体的反应、协调能力;餐后散步时播放一些舒缓、优雅流畅的旋律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自然放松,适合阅读图书,说一说悄悄话;起床时,随着音乐做一个“起床小律动”——翻翻身,滚一滚,抬抬腿,轻轻的舒展肢体,赶走困倦,投入到下午的活动中……

教师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伴随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和孩子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久而久之,孩子听音乐如同听妈妈的发音语调一样,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引导幼儿对音乐产生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到乐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容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陶冶了性情,并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

四、教师把握音乐教育的核心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喜欢被成人搂抱等亲密接触的感觉,教师可以用夸张的肢体语言,重复的手势动作去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等目标。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导而不包”,留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当我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调朗诵歌词,并充满激情地讲解分析歌曲,会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幼儿很自然的会感受到老师的那份激情,会很自然的去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所以教师组织活动时投入的状态、良好的情绪会带动幼儿愉快地进入音乐的美妙意境,而且还能促使幼儿积极的去模仿去探索,对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能迅速做出反应,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音乐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因势利导的能力,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游戏道具、直观形象的实物图片都能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导,幼儿自由创作发挥时,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力求让音乐艺术活动发挥最好的教育效果。音乐《迷路的小花鸭》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歌唱活动中,紫涵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行吗?”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那你愿意唱给我们听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于是,我把幼儿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仿编这一首歌,这下小朋友们可高兴了,纷纷为歌曲改编歌词,他们利用熟悉的小动物形象仿编歌词,尽情地把仿编的歌曲和表演融入在一起,对小花鸭牵、拉、搂、抱、亲等等表演动作都表现出来了。小朋友在音乐活动中都感受音乐仿编创作的快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培养了热心、自信、开朗的性格。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利用道具提高幼儿的感受力、调动积极性,引导他们用不同肢体动作创造性表现音乐,充分体现幼儿对音乐的愉悦体验

音乐对幼儿来说不是不可捉摸的,它的表现手段来自生活,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基础。大自然的声音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平时要多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自然中的节奏和声响都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途径:鸟鸣声、飞机起飞声、雷声和风雨声等,都是大自然中最活灵活现的背景音乐;家里经常会出现的敲门声、吸尘器、爆竹和刷锅盖等也都是音乐的节奏。

如果幼儿从未看见下雨,他怎能在音乐中感受到小雨点沙沙沙,从天而降的声音,怎能表现小雨点渐渐聚落的形象呢?因此平时常常带幼儿出去散步、观察,让幼儿依据自己在观察中绩累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想象,积极地去理解音乐并用声音、表情、体态动作去表现乐曲的内涵。

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二十年的教育历程让我认识到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身心愉悦,塑造健康活泼的个性,甚至比智力开发更为重要。音乐是一把开启艺术殿堂的金钥匙,生活化的音乐教育能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让童心在美好的音乐旋律中悄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