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李洁吴琼瑛朱惠凌

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干预后的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对比对照组干预后FIM、FMA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FIM、FMA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康复评定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高约70%~80%而我国是世界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血管病后引发的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脑血管病的康复可以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在我国广泛开展,脑血管病后康复治疗和护理的介入时间越来越提前,在脑血管病后1~3天即进行康复治疗,打破了传统的脑血管病早期单纯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模式。中医药能够起到维护人民健康、预防及治疗疾病的作用,对脑梗死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现通过研究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一2016年4在我院住院治疗、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均为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基底节区梗死13例,丘脑梗死11例,额叶和顶叶梗死各3例;左侧偏瘫27例,右侧偏瘫2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2.3岁;基底节区梗死10例,丘脑梗死12例,额叶梗死5例,顶叶梗死3例;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1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开始时填写统一观察表,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中医辩证论治及康复护理。

1.2.1西医内科治疗主要有超早期溶栓治疗,常用rt-PA尿激酶等治疗;抗凝、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保护治疗。一般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抽搐发作,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处理患者的抑郁或焦虑障碍。

1.2.2中医辨证论治急性期标实证候突出,急则治其标,当以祛邪为主。闭证当祛邪开窍醒神治疗,脱证则扶正固脱,内闭外脱者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选化痰通络汤;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选天麻钩藤饮;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选星切蒌承气汤;气虚血瘀证,选益气化瘀汤;阴虚风动证,选育阴熄风汤;痰湿蒙塞心神证,选清醒涤痰汤;痰热内闭清窍证,选清心宣窍汤。

1.2.3康复护理。参照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技术,康复训练采用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生活能力训练到职业技能训练的步骤。康复训练程序应由卧位一坐位一立位一步行逐步进展。运动功能(盯)训练主要有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关节活动度训练,瘫侧肢体训练方法,床上体位变化的训练,适应性训练,翻身,桥式运动,平衡练习,床边运动,立位平衡训练,床边独立站起训练,床下运动,站立训练,原地踏步,平衡杠内的步行训练,持拐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作业治疗(0T)训练主要有滚桶训练,穿脱上衣训练,穿脱裤子训练,穿脱袜子、鞋的训练,从床到轮椅及返回动作训练。

1.2.4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重,且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抑郁和悲观。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措施有:(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接待患者,并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多与其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对需开颅手术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方法及手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予以心理安慰与支持。(2)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患者是社会和家庭中的一员,特别是配偶,嘱其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倾心交谈,参与患者日常生活的安排。探视时间鼓励探视,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从而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以下指标进行评定。(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的计分法。(2)认知功能缺损评价采用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总分为30分。(3)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4)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U)评定患者生活质量。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见表l。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脑梗死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成为康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不能单纯局限在康复医学专业方面,中医康复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吸收中医临床学、中医养生学的部分知识,吸收现代康复学的某些理论思想而建立起来的,在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患者进行的身体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全方位、全角度的护理服务,并贯穿于康复过程的始终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功能,减少残疾程度,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NIHSS是一个简单方便、可信有效且内容较全面的综合性脑卒中量表,所评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范围最大,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MMSE是临床上常用于评定患者智能水平的工具。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并采用NIHSS和MMSE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缺损。ADL是人们进行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该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存质量的优劣,采用Barthel指数不仅可以用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也可以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效度和信度俱佳的残疾量表,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缺损及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莹莹,冯桂芳.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河北医学。2008,14(8):982.984.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4-145.

[3]谢瑞满.脑卒中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现代实用医学,2007,19(3):173.175.

[4]姜慧强,郭洪伟.康复技术的应用对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07。9(20):26.

[5]郑榕芳,萧惠.中医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护理研究,2006。20(18):146.147.

[6]王茂斌.有关脑血管病健康治疗的进展和一些建议.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杂志,2002,22(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