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应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刘苇

刘苇(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225700)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替普瑞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入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服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安慰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镜下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关键词】替普瑞酮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336-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胃粘膜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近年来我国人们生活习惯和社会压力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病与胃癌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该病为胃癌前状态[1]。替普瑞酮属于萜烯化合物,可以增大胃粘膜的血流量,加强其防御能力,在临床上多用来对胃溃疡和急性胃炎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2]。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尝试使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以作参考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入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3.28±6.75岁。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和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恶心、嗳气、食欲减退、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反酸、纳差等症状中出现至少2项)均已确诊,且病程超过1年、经病理学检查非恶性病变;排除认知障碍或既往癔病史、并发其他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主要器官有严总损伤或功能障碍、服用过类似药物及其他器官有癌变病灶等患者。所有患者均了治疗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治疗安排,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1.2.1分组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3.53±6.47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3.07±6.3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替普瑞酮口服治疗,与餐后服用,50mg/次,3次/d;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口服,服用方法及剂量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连续服用20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

1.2.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情改善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临床症状评估标准[3]: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可影响工作;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胃镜下病情评估标准[4]:对胃镜下黏膜情况进行评估记分,黏膜正常记为0分;部分血管透见,可见细小颗粒,灰色的肠上皮化生结节单发,记为1分;血管连续且均有的透见,可见中等颗粒,灰色的肠上皮化生结节多发,记为2分;黏膜皱襞消失,血管在表层可视,颗粒较为粗大,灰色的肠上皮化生结节呈弥漫性分布,记为3分。显效,积分下降为1分或降低2分以上;有效,积分下降为1分;无效,积分未见变化甚至增加。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百分比。

1.3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经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胃镜下疗效情况对比经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有上升趋势,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并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具有一定的致死率,若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继续恶化。有相关报道表明该病与胃癌有比较紧密的关系,亦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胃癌前状态[5]。该病患者的胃固有膜出现炎性细胞的浸润,出现水肿、充血甚至出血,同时还会累及腺体,使腺体出现萎缩或数量的减少,以及黏膜肠化生等。

临床上尚无对该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及药物,多使用胃粘膜保护剂进行治疗,主要用以修复胃粘膜,使胃粘膜本身的防御能力进行恢复及增强。其主要机制包括炎症抑制和防御因子的增强两种类型。替普瑞酮能够将黏膜上皮细胞里的氧自由基进行清除,并可以刺激胃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血管的生成和组织的重建;同时通过促进胃粘膜PC的合成及释放,以加大胃粘膜的血流量,达到保护胃粘膜的目的。在临床上该药物常用来治疗胃溃疡或急性胃炎等疾病,现在亦有部分学者考虑将其应用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上[6]。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镜下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雪芹,胡兵,梁海英等.替普瑞酮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12,07(3):309-310.

[2]夏菁,蔡伟萍,曹悦鞍等.替普瑞酮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2):99-101.

[3]王鑫,高志星,宗绪山等.和胃煎剂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3.

[4]曹丽君,阳学风.胃复春、替普瑞酮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5):617-619.

[5]方海鹰,杜叶春.胃复春联合替普瑞酮或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11,16(3):161-162.

[6]阮洪军,吴伟权,柯进晶等.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的疗效[J].浙江医学,2010,32(10):1443-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