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陈蓉苏梅

温江区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骨疾病,其特征是以全身性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光线照射不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因此,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成为医学界的焦点。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治疗

1基础措施

基础措施需要长期坚持,应贯穿于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的全过程。主要概括为两种,即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适量的钙及维生素D。

1.1调整生活方式

①要求患者摄入高钙、低盐和富含蛋白质的均衡膳食。②适当的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力,肌肉对骨组织有机械力的刺激作用使骨密度增高,并且加速骨的转运和吸收,使骨代谢效应增强,有助于骨健康。③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嗜烟、酗酒和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不宜弯腰、弓背或抬举重物。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如家中地板防滑、避免搬运重物等。户外运动中,可使用运动保护工具如各种关节保护器。可移动的扶手协助运动。治疗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避免使用增加跌倒危险的药物。⑤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

人体需要的钙主要靠摄入,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1000~1500mg,应注意避免过量补充钙剂,因其可使肾结石和心血管的发病率增高,所以每日钙摄入安全上限不应超过2500mg。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补充剂。钙剂有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和其他有机酸钙如L-苏糖酸钙等。选择钙剂时应考虑安全性、有效性。研究表明钙摄入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常需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维生素D是调节钙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预防骨折方面备受重视。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主要由接受日照后皮肤合成,极少量来自食物。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的吸收,可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因老年患者户外活动少,日照不足,胃肠吸收欠佳,肾功能降低,所以体内维生素D水平常低于年轻人。故老年人推荐剂量400~800U/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应为800~1200U/d。

2药物治疗

2.1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①发生过脆性骨折患者;②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③骨量低下患者并存一项以上骨质疏松危险因素;④OSTA指数≤-4;⑤FRAX工具计算出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有以上五项情况之一的患者,要考虑药物干预。

2.2抗骨质疏松药物

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抑制骨吸收为主,第二类以促进骨形成为主,第三类是有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

2.2.1双膦酸盐类

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增加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从而增加骨量,降低骨折发生风险。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阿仑膦酸钠、依替膦酸钠等。有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口服类双膦酸盐,严重肾功能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35%患者不用静脉注射的双膦酸盐。

2.2.2降钙素类

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和变形性骨炎,能增加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明显缓解骨痛。目前临床应用的有鲑鱼降钙素。降钙素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广泛的耐受性。

2.2.3雌激素类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能增加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明显缓解绝经相关症状。常用方案有雌激素补充治疗(ERT)或雌孕激素补充治疗(HRT),常用的药物有雌二醇、结合雌激素等。因ERT或HRT的临床应用有一定的禁忌症,应用时必需有专业医师指导。研究表明,为降低HRT带来的风险,应用最低有效剂量,最短疗程。

2.2.4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发挥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并能降低侵袭性乳腺癌的发生率。曾有静脉栓塞病史的患者禁用。

2.2.5甲状旁腺素类似药物(PTH)

适用于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研究证实小剂量的rhPTH(1-34)能有效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的危险。

2.2.6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维生素D可以增强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促进钙吸收,增加骨量,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目前临床常用的有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是维生素D3的一种重要活性代谢物,推荐剂量为0.25~1.0μg/d。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最重要的活性代谢物,推荐剂量为0.25~0.5μg/d。

2.2.7锶盐

适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研究证实锶盐不仅可以改善骨质量,还可以改善其生物力学特性。锶盐在人的骨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其是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目前可供使用的锶盐只有雷奈酸锶,不推荐用于严重肾损害患者。

2.3抗骨质疏松药物选择的要点

应首选安全性好、临床疗效肯定、循证医学证据水平高、有权威学术机构指南认可的药物。药物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2.4维生素K2

最近大量研究表明,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态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有关,而血清ucOC水平是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态的敏感指标。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研究发现,维生素K2可以促进骨形成,并有一定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维生素K2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促进正常骨基质形成,通过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胶原的聚集和酶性交联,形成正常的骨基质,改善骨的质量。另一方面促进骨钙素的活化,帮助骨矿盐有规律地沉积在骨基质中,通过这两方面的联合作用从而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强度。

3结论

在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应首先明确治疗对象的分型,当前的药物治疗对于抗骨质重吸收和促进合成代谢是有限的,大部分药物对于预防骨折方面达到治疗平台期。此外,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长期应用。因此,需要继续研发一些不同种类的生物制剂,新的生物制剂联合目前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可能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5,03:331-332.

[2]洪海.浅析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9:131.

[3]王小华,王宇强,陈长香,魏茂提,张杰.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09:110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