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转枢理论在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脾胃转枢理论在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中的应用

李馨兰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马道分院四川西昌615031)

【摘要】目的:观察脾胃转枢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方剂在DGP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内科收治的7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一致的前提下,予对照组胃肠动力药拘橼酸莫沙必利片5mg(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tid,饭前服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据中医辨证分型脾胃湿热型:予黄连温胆汤合四妙散加减。肝脾郁热型予玉女煎合大柴胡汤加减。肝郁气滞型予柴胡疏肝散合丹栀逍遥丸加减。胃阴不足型予四君子汤合益胃汤加减。比较两组的胃排空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胃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73%,远高于对照组的76.3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转枢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方剂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中能显著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胃转枢理论;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时间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328-01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的继发性疾病,以胃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50~60%存在胃排空延迟现象。典型症状有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1]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应用:促动力药;止吐药;肠促胰岛素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药物等方法。[2]本研究以76例DGP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脾胃转枢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方剂辨证施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DGP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3~81岁,平均(57.3±4.1)岁。糖尿病病史8~20年,平均(12.4±3.5)年;DGP病程4~20个月,平均(6.1±3.9)月;研究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44~78岁平均(58.2±3.7)岁。糖尿病病史6~18年,平均(13.2±3.8)年,DGP病程3~18个月,平均(6.2±3.8)月;两组在性别、年龄区间和病史、疗程上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DGP相关诊断标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的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莫沙必利胶囊5mgti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体胖、嗜肥甘、腹胀、溏便、舌苔黄厚腻、脉滑数,方选黄连温胆汤合四妙散加减。肝脾郁热型:饥不易食、易嗳气、烦躁易怒、口苦、舌苔黄厚糙,脉弦数。方选玉女煎合大柴胡汤加减。肝郁气滞:体瘦腹胀、嗳气、情绪易激动、舌红苔薄黄、脉弦,方选柴胡疏肝散合丹栀逍遥丸加减。胃阴不足:体瘦口干、神疲乏力、时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濡。方选四君子汤合益胃汤加减。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估并对比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

1.4疗效判断标准、症状评分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腹胀满)、食欲差、嗳气、恶心、早饱、疲乏、口干、口苦、消瘦、胃胀疼痛、大便异常、舌、脉象等按症状轻重计分,无症状0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4分,重度6分,通过症状评分计算患者的治疗指数。显效:疗效指数超过80%;有效:疗效指数在50~80%之间;好转:疗效指数在25~49%之间;无效:疗效指数低于25%。疗效指数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评分-治疗后症状总评分)/治疗前症状总评分*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利用SPSS16.0软件包来完成。基线资料中的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应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排空时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x-±s)

3.讨论

DGP是糖尿病的胃肠神经病变并发症的体现,它的发生与神经病变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肠粘膜和微血管病变有关。临床上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中医属于脾瘅痞满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生与痰湿气滞、阴虚内热导致脾胃受损有关,故以传统中医“脾胃转枢”理论治疗。其包含三层含义:其一,脾升、胃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在中焦运化中起主要作用。其二,脾胃转枢亦是五脏藏神的枢轴,五脏藏神、脾胃是枢轴的命题可以成立。并且应得到与“心主神”同样的重视[3],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病程久,多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在中医“脾胃转枢”理论指导下解决了胃动力,焦虑、抑郁状态。克服了西药的不良反应的弱点。中医智慧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有高度的契合和统一,为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翁建平,邹大进.糖尿病并发症防治[M].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2017:215.

[2]马学毅.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26.

[3]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

作者简介:李馨兰(1978-),女,四川省西昌市,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