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道系统的伴热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管道系统的伴热设计

张岩

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艺管道室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工工程设计中伴热管道的设计种类与伴热方式,并对其中热水伴热和蒸汽伴热系统的设计着重进行介绍。

关键词:管道伴热热水伴热蒸汽伴热夹套管伴热

1、概述

在化工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会碰到一下情况:

1)需要从外部补偿管道内介质热损失,以维持被输送介质温度的管道。

2)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热损失而产生凝液,并可能导致腐蚀或影响正常操作的气体管道。

3)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介质压力突然下降而自冷,可能冻结导致堵塞的管道。

4)在切换操作或者间歇停输期间,管内介质由于热损失造成温度下降,介质不能放净吹扫而可能凝固的管道。

5)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热损失造成温降可能析出晶体的管道。

6)输送介质由于热损失导致介质温度下降后粘稠度增高,系统阻力增加,输送量下降,达不到工艺最小允许量的管道。

7)输送介质的凝固点等于或高于环境温度的管道。

在以上情况下就需要用到管道伴热系统来稳定被伴热管道的温度。

2、常用伴热介质的种类及伴热方式

2.1伴热种类

2.1.1热水:

在操作温度不高或者不能采用高温伴热的介质的条件下,作为伴热的热源。

2.1.2蒸汽:

一般用于管道内介质的操作温度低于150℃的伴热。

2.1.3热载体:

一般用于管内介质的操作温度高于150℃的夹套伴热系统。常用的热载体有重柴油或者馏程大于300℃的馏分油,联苯-联苯醚或加氢联三苯等。

2.1.4电热:

电伴热不但适用于蒸汽伴热的各种情况,而且适用于热敏性介质管道,能有效地进行温度控制,防止管道温度过热;适用于分散或远离供汽点的管道或设备以及无规则外形设备(如泵)的伴热。

2.2伴热方式

2.2.1内伴热管伴热:

伴热管安装在工艺管道(即主管)内部,伴热介质释放储量的热量,全部用于补充主管内介质的热损失。

2.2.2外伴热管伴热:

伴热管安装在工艺管道外部,伴热管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补充主管(即被伴热管道)内介质的热损失,另一部分通过保温层散失到四周大气中。当伴热所需的传热量较大(主管温度高于150℃)或主管要求有一定的温升时,需要多管伴热,或者采用传热系数大的传热胶泥,填充在常规的外伴热管与主管之间,使他们形成一个连续式的热结合,这样的直接传热优于一般靠对流与辐射的传热。

2.2.3夹套伴热:

夹套伴热管即在工艺管道的外面安装一套管,类似套管式换热器进行伴热。

2.2.4电伴热:

电伴热带安装在工艺管道外部,利用电阻体发热来补充工艺管道的散热损失。

3、热水、蒸汽伴热系统的设计

3.1热水、蒸汽伴热系统的组成

热水、蒸汽伴热系统包括热源总管、热介质引入管、分配站、伴前管、伴管、伴后管、冷凝液(热水回水)收集站、收集站出口回流管、回流管总管。

3.2热水、蒸汽伴热类型的选择

3.2.1热水伴热

1)介质温度要求较低的工艺管道、输送介质温度或环境温度接近或低于其凝固点的管道。

2)液体介质凝固点低于40℃的管道、气体介质露点高于环境温度且低于40℃的管道及热敏性介质管道。

3)防冻要求的伴热。

3.2.2蒸汽伴热

1)输送气体介质露点高于环境温度、高于40℃的需伴热管道。

2)经常处于重力自流或停滞状态的凝介质管道。

3)对特殊工艺加热体有要求的管道(采用蒸汽伴热或热水伴热一般由于工艺专业决定并在流程图上说明)。

3.3蒸汽供热站/热水供热站(分配站)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1)分配站的布置采用卧式(水平)或立式安装的形式。

2)分配站接管数如下:DN40蒸汽分配站(或DN50热水分配站)每站设DN15(或DN20)接管口不多于6个;DN50蒸汽分配站(或DN80热水分配站)每站设DN15(或DN20)接管口不多于10个.每个分配站留1~2个备用口,备用口应配置阀门,并用螺纹管帽或者法兰盖封闭。

3)在3m半径范围内至少有3个伴热供汽组的地方应提供伴热站。

4)分配站尽可能靠墙、柱、平台栏杆等设置,其位置应使伴前管道尽量短。

5)每组伴热供水(供汽)总管上的切断阀通常安装在蒸汽/热水主管上的出口附近,且装在水平管上,此阀门宜采用截止阀。

6)伴热供汽总管应蒸汽/热水主管顶部引出,伴热供汽(供水)管应从伴热站的顶部或水平引出。

7)分配站一般应设置一个固定支架及一个滑动支架。

8)分配站的地点应有排液管、切断阀。蒸汽分配站还应设疏水阀。

9)仪表采用的伴热供汽/供水站一般宜单独设置,不宜与管道的伴热站共用。其设计方法与管道相同。

3.4伴管设计

3.4.1伴管设计的一般要求

1)蒸汽伴热和热水伴热管尺寸通常为DN15,必要时实用DN20.

2)每根被伴热管道所需伴管根数由工程设计规定,根据HG/T20549规定,一般要求见下表:

3)对于输送酸、碱、胺、酚溶液等管道可能因局部供热而产生腐蚀时,应在伴管与被加热的管道之间加垫石棉垫。当被加热的设备或管道的材料为不锈钢而伴管为碳钢时,也应加垫石棉板,不使其直接接触。

为了防止被伴设施过热,对于非金属阀座的阀、碱管。胺管伴热应根据伴管管径按间距1~1.5m安装隔离垫,隔离垫的大小一般为50mmx25mmx10mm。

3.4.2伴管布置要求

1)伴管的伴前及伴后段尽量多根成排布置,以方便保温及支架设置。

2)伴热管应在管道需要伴热部位的最高点开始引入,至最低点离开,尽可能使冷凝水自流到收集站,避免袋形弯或减小袋形弯上行的总高度。

3)被伴热管道上需经常拆卸维修的部位,其蒸汽或热水伴管应装活接头或法兰连接,如控制阀、安全阀、转子流量计等,伴热管道的分支采用三通连接。

4)伴热管到的补偿方法为:

利用伴管越过被伴热管道上的法兰、阀门等所行程的弯管作为补偿;管道伴热时,可以将伴管的中点固定在被伴热管道上,前后分别设置一个膨胀环或者π形补偿弯管,使其自然补偿;伴管的高低点可不设高点排气和低点排液;每根蒸汽/热水伴管应有其独立的供汽/供水阀和冷凝液疏水阀,不宜与其他伴管合并供水。通过疏水阀后的不回收凝结水宜集中排放;应用钢带或钢丝在间隔1~1.5m固定伴管,但这种间隔在弯头处应当适当缩小距离,因为这些地方伴管与管子的接触不紧。

伴管一般布置如下图所示。

3.4.3蒸汽伴管的特殊要求

1)每根伴管的最大有效长度,按所用蒸汽压力而定。伴管有效长度和蒸汽压力的关系见下表:

2)袋形弯上升的总高度,对于每个0.1MPa压差不得大于4m,否则分段加热。

3)一般情况下,每根伴管应在终端单独实用一个疏水器。

4)冷凝水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不宜直接排入明沟、漏斗或排放在地面上。

3.4.4热水伴管特殊要求

1)伴后热水应当回收。

2)当热水供水压力不低于0.2MPa(表压),温度不低于70℃时,热水伴管的最大有效伴热长度不应超过40m(按照HG/T20549)

3)伴管绕过阀门或者法兰时,伴管最大的有效长度进行相应的缩短,每一处可按3m支管考虑,伴管每一个90°的拐弯按1m考虑。

4)对热水伴热时,伴管的袋形高度没有限制,宜从被伴热管道的最低点开始伴至最高点,然后返回至热水回收系统。每根热水导管的最高点宜设置放空口。

5)当水质较差或者结垢严重时,一般宜在热水伴管的供水或者回水管道上靠近其切断阀设清洗口。

参考文献:

[1]SH/T3040-2002《化工管道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

[2]SH3126-2001《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

[3]宋岢岢《压力管道设计及工程实例》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