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AHRB)不仅与其当前和今后的健康状况有关,且影响到人群的健康素养状况。做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与营养状况分析,为健康政策的制定与健康促进提供方向,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举措,也是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健康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性保障。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中国2030”》中“健康中国”的提出让人民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1],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和储备军,是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也是家庭的希望和寄托。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合格与否,成为国家、社会、家庭的关注焦点[2]。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政策来保证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是其开展工作、学习、生活的首要条件,也是祖国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促进和改善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提高全中华民族体质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国力增强的重要方面。全民健康中不能没有青少年儿童的健康。
1.青少年及青少年健康状况
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10-20岁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11%;《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中国青少年占人口的11.29%,自2013年实行的“单独二孩”及2016年1月起“全面两孩”政策,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可能迎来新一轮的婴儿潮,青少年占人口比重将可能进一步增大。
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发现,学生的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学生的力量及速度素质连续十年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学生的耐力素质连续20年都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学生近视、肥胖、龋齿等问题严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分的及格率为71.3%,超过1/4的中小学体质健康不合格,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青少年健康调查分析及健康促进的意义
2.1青少年健康状况的意义
由于青少年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最低的年龄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生命中最健康的阶段,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致使青少年健康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BurdenofDiseasesStudy,GBD)在总结全球相关数据时,在各年龄段的健康数据中10-14岁相对较少。
青少年时期的健康是人一生健康的重要基础,也会对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不能只从死亡和伤残的角度评价。WHO、UNFPA、UNICEF等组织也指出,生命最初的20年是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成长、成熟的时期,该阶段所形成的行为与个人及社会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少年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会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产生积极影响。大部分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药物滥用、高盐、高脂肪、高糖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的危险行为开始于青少年时期;超过一半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是在14岁之前形成的,但大多数病例没有得到确诊和积极治疗;青少年时期的超重肥胖70%会延续到成年,增加成年后肥胖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近年来全球总体营养状况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近视、龋齿、超重、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偏高,仍然是各国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
青少年的大脑有巨大的可塑性,纠正危险行为的关键时期是10岁前。加之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受理阶段,身体、心理急剧变化,相比其他年龄段人群,其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此外,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健康素养、健康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对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将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针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进行健康促进是行之有效、成本低廉、受益面广的卫生管理策略。因此,针对青少年严峻的健康形势,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及时调查,综合评价其健康状况尤为重要[9]。
2.2健康促进的概念、模式及意义
早在1920年,温斯洛首次提出了促进健康的概念,其意义在于发展健康教育和制定健康政策。提倡开展个人健康教育,提高整个社会机构应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责任,以维持和增进健康生活水平。
健康促进是以健康健康评价为基础的,面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呈现出体质水平不断降低,超重、肥胖、近视、龋齿等的检出率持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等问题,通过科学、系统的健康调查分析,准确地识别和预测出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健康政策的制定与健康促进提供方向,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王中才(1964-),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