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金昌市737100
摘要:国有企业在对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不乏好的模式和先进经验,但是近年来各种事故特大事故频发,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国有企业安全管理思路存在问题,安全管理步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部分理念先进不代表管理先进,笔者认为只有形成了全员关注安全的集体意识和集体价值取向,安全才会有全方位的依托,幸福美满的人生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同时还要拥有优秀的员工团队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才有可能让企业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安全价值观;安全幸福;安全环境
当一个社会从追求生存温饱逐步发展到追求生活质量,“安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个人、企业、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随之而来的是,全社会对安全文化的集体关注。那么建设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一、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选择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题。建设有效的安全文化,不是列一套说教的安全理念,强行要求他人接受,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群体的安全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一个个体或群体对周围客观事物存在意义及其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与选择。首先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其次固化成为这个群体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最终表现为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要建立群体性的、统一性的安全文化,就必须确立这个群体的安全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从安全生产实践中追根溯源、总结故事、提炼理念,并通过深入内心的导引,把团队成员对安全工作的正确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
把安全作为最大价值应当成为作业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第一选择。在很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论是普通的操作人员,还是一般的管理者,或者是高层领导,或许会以权力和金钱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往往将经济价值当作唯一价值。然而,历史的实践一次次地证明,“安全至上”才是一切人生追求的基础和基石,“生命大于天”才是一个组织的最大价值。团队建设是一个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如果连人最基本的安全需求甚至生命都难以保证,又如何去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团队呢?而当下最为严重的,正是每一个个体对安全乃至对生命的普遍漠视。一种情况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另一种情况是对他人生命的淡漠。对于在事故中丧生的人,只要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可能连一句惋惜的话都听不到。漠视生命,心灵麻木,恻隐之心丧失,不忍之情渐退。长此以往,何谈道德,何谈安全?只有推己及人,才能爱人爱己。由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体会到别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这样方能对生命怀有敬仰之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寄予同情,在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比生命的逝去更让人心痛。因此,无论你是作业者、管理者还是领导者,请务必将安全作为人生最基本的观点与第一选择。这不仅仅为了善待别人,更为了善待自己。
用价值观的理论去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好安全工作,仅仅靠安全制度、技术技能、先进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从改造一个人的安全价值观、从提高安全意识开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要想很好地开展安全工作,就必须从导致“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本出发,从员工的心灵深处,用价值观的理论去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常言道,再穷不能穷观念。只有改变一个人对安全的根本认识和对安全价值的重视,才能最终实现“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管理者也才能从“看似努力,实则无效”的被动安全管理中解脱出来,将安全意识真正扎根于各类操作者和各级管理者的内心。
二、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树立“人本第一”思想。安全工作开展的好与坏、科学与否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安全工作最为重要的对象。离开了人,安全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而恰恰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我们却更多地关注生产效率或经济效益。可能因为嫌麻烦,怕耽搁时间,而不系安全绳,不戴安全帽,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或者怕花钱,而该配置的设备不配置,该改善的环境不改善,使用劣质产品,糊弄了事,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大家真正将工作或生活的关注点落在人身上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以“人的安全”为基本目标,把“人的安全”作为评判事情是否做好的基本标尺,安全工作才算回归本真了。
崇尚“生命至上”信条。生存权利是一个人最大的权利,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自然人,都没有任何理由随意夺取他人生存的权利。因为自己的失职或失误而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利时,正是对他人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最大损害。一个人不但要积极、主动、谨慎小心地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不受侵犯,同时还要以这种态度和精神去维护他人的生存权利。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首先就是尊重生命的价值,这是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尊重生命的价值,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别人的生命。
打造“安全幸福”之基。人的一生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许多人倾其一生,追求金钱与名誉,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幸福。当走完自己人生历程的时候,才发觉其实幸福最需要的就是最简单的安全。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无所谓其取得多么大的荣耀,或赚取多么可观的金钱,只求子女一生平安、一生健康,这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和幸福。当一个人躺在病榻上,任心中有多么大的抱负,任心情有多么的急切,都会无济于事。那个时候才会发现,其实一切幸福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健康和安全。安全是所有事业得以开展的基础,也是一切幸福的根基。
三、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创建安全环境
唤醒对生命的尊重。广东佛山一名两岁女童被两辆车先后辗过,事发后的七分钟内有18名路人相继经过,但无人伸出援手,亦无人致电报警。最后小女孩终因伤势过重,加之送到医院过晚,未能幸免于难;浙江义乌一汽车修理工,在修理一辆被举升机提起的出租车时,违章操作,人在车下被当场压死。以上几则案例,让人不免寒心与痛惜。一幕幕的安全悲剧反映了当下社会一部分人对生命的漠视。这是生者对死者的漠视,是管理者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是作业人员对自我生命的漠视。如果我们都是怀着漠视的心态去开展安全工作,就不可能重视安全工作,所谓的安全措施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只有真正从内心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才能用心去开展安全工作。
担当起对安全的责任。安全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责任,也是我们肩上永远的一份担当。如果仅仅将安全当成任务去完成的话,就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因为任务完成得好与不好,不涉及良心与道德层面的谴责,无非是一些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如果将安全当成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危害了团队成员的生命权利,就不仅仅是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更会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隐痛与遗恨。如果团队成员彼此间都能怀着一颗责任之心,保持一份责任担当,就会大大地减少安全问题,安全事故就能尽量的少一点发生。
共建保障化安全环境。安全工作的开展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但需要安全责任主体的用心付出,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呵护,最终才能建设一个有保障的安全环境,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个体既拥有生存的权利,又能得到追求幸福的前提,这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只有形成了全员关注安全的集体意识和集体价值取向,安全才会有全方位的依托,幸福美满的人生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叶龙李森.《安全行为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0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