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

高飞飞,王梦茵,高丽

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科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急救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4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7例患者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使用传统的常规方法进行急救;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预见性方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皆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中,在常规中使用预见性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急救的满意度,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科;脑出血;急救

脑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其是指非外伤性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也叫自发性出血,在脑卒中类型中,脑出血是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病症。脑出血一旦发病通常病情较重,病势较凶,且病情变化较快,医护人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在对脑出血患者急救中,工作的质量对患者以后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急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4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脑出血患者的急救进行分析,现具体研究过程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急诊科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14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接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为32~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9.4±10.5)岁;入院后经过脑部CT检查显示,丘脑出血29例,壳核出血16例,小脑出血3例,顶叶出血7例,脑干出血2例。在观察组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为34~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9.8±11.2)岁;入院后经过脑部CT检查显示,丘脑出血27例,壳核出血17例,小脑出血4例,顶叶出血6例,脑干出血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差异等临床资料上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中,采取传统的常规干预措施:患者在进入急诊科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迅速的了解后首先让患者静卧,将患者头部放置在软枕上,其口部稍向下,以便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自然引流,避免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然后对患者给予吸氧治疗,并清理其呼吸道,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与此同时,还要通过静脉注射20%甘露醇对患者进行降颅压治疗。对于具有脑疝的患者,人员还要对其进行药物治疗,例如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药物以降低患者颅内压。最后,控制患者血压,并进行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监测[2]。

对于观察组患者,在以上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预见性干预:首先,对患者上消化道进行,术后检查患者的胃液颜色、性质等,确定正常之后再对患者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并注入质子泵抑制剂,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量,对其胃粘膜进行保护。其次,要对患者的进行预防感染的措施,尤其是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在肺部感染预防中,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检测,及时做好吸痰、翻身、拍背等工作;而且还要对患者气道做好湿化。最后,要预防患者出现颅内再出血的发生,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情况,当患者出现呕吐、头痛以及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等情况时,要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

1.3评估标准

患者的临床效果可以根据GOS评估法分为五级:良效指患者症状十分轻微,恢复正常生活;有效是指患者具有轻度残疾,但是在协助下能够独立生活或工作;无效指患者重度残疾,仅有意识清醒,生活需要料理;恶化是指患者植物生存,生命反应较少;死亡。然后统计患者及其家属对工作的满意度,共包括十个项目,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x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效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高发病,其发病时通常会伴有颅压升高的症状,很容易导致患者脑室缺氧,引发脑疝、脑梗死等疾病,因此,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常规主要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干预,而预见性则是根据患者目前的状态,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具有根据性的评估,以此来制定出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模式。预见性干预不仅能够优化急诊科的工作程序,对患者而言,还能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急诊科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工作的满意度[3]。在本研究中,根据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常规的对照组有6例患者死亡,有效率为72.69%,并发症发生率为64.91%;而加用预见性干预的观察组死亡患者仅有1例,有效率为91.23%,并发症发生率为12.28%,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患者或其家属对急诊科工作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的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之间的差异经过分析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治疗中,人员要沉稳快速的进行协助治疗,在进行常规基础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预见性干预,来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丽梅,胡子春,刘贤玲等.院前急救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4):176-177.

[2]绪桂贤,王炳莲.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程序模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杂志,2010,26(19):19-20.

[3]张密香,石义红.改良急救流程对脑出血手术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杂志,2013,19(25):3105-3107.